兩大敵對國家竟合組交響樂團!「最艱鉅和平任務」翻拍登大銀幕

《交響狂人》。(圖/海鵬提供)
《交響狂人》。(圖/海鵬提供)

記者許瑞麟/綜合報導

德國電影《交響狂人》(Crescendo)今年初在慕尼黑國際影展引發震撼,靈感取自現任柏林歌劇院總監丹尼爾巴倫邦(Daniel Barenboim)轟動世界的和平創舉,他曾集合以色列與阿拉伯年輕音樂家們,以1:1比例集訓演奏,並邀請華裔音樂家馬友友指導,祈能靡平以、阿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而舉世震驚。

本片是德籍猶太裔導演托爾扎哈維(Dror Zahavi)的最新作品,他將知名指揮家丹尼爾巴倫邦的當年創舉入題,時隔21年再度蔚為佳話。1999年,丹尼爾巴倫邦成立「西東合集管弦樂團」,並在他與華裔音樂家馬友友指導下,用音樂跨越藩籬、致力於以阿和平。但超過數個世紀的國仇家恨,卻使該樂團一成立就備受挑戰,經過多年努力才為世人稱頌,不僅曾獲邀在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御前演奏,2012年於倫敦音樂節詮釋貝多芬全套交響曲,更是萬人空巷。

歐洲影帝彼得西摩尼謝克。(圖/海鵬提供)
歐洲影帝彼得西摩尼謝克。(圖/海鵬提供)

以《顛父人生》揚威全球的歐洲影帝彼得西摩尼謝克(Peter Simonischek),在《交響狂人》中,列舉了德國人與猶太人不共戴天的仇恨為例,強調「天下沒有不可能化解的仇恨」,片中一句「和平是你們這個世代責無旁貸的任務」,更道出現代人之於新世代的深切寄望。

無獨有偶,昨天一架以色列飛機首次歷史性穿越了阿拉伯領空,機身上印有英文、希伯來文和阿拉伯文等三種文字的「和平」字樣,不僅為超過一個世紀的以阿衝突帶來希望,也讓數十年來,致力改變以阿衝突的全世界藝術家們,終於看見了和平的曙光。

這部寓意深遠的電影《交響狂人》劇情描述,知名德國指揮家愛德華接受一項極為艱難的任務,要組一個橫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青年交響樂團,卻被捲入一場愛恨糾葛的風暴之中。這些來自敵對國家的年輕團員,自出生血液中就帶著家國仇恨,愛德華不僅得使出渾身解數,克服雙方差異、偏執與恐懼,更要讓他們在彼此信任、相互團結基礎上,展開訓練及登台演出。

《交響狂人》劇情取材自「西東合集管弦樂團」。(圖/海鵬提供)
《交響狂人》劇情取材自「西東合集管弦樂團」。(圖/海鵬提供)

讓人吃驚的是,導演托爾扎哈維為求真實,竟如假包換讓以色列和阿拉伯青年演員共同演出該片,除效法「西東合集管弦樂團」創舉外,更向指揮家丹尼爾巴倫邦致敬。

《交響狂人》於慕尼黑首映時後座力震撼觀眾,震天掌聲長達十分鐘久久不歇,獲國際媒體喻為「史上最艱鉅的交響任務」,除劇情高潮迭起,片中更倡導「寬恕」等人性最高貴價值,不僅勇奪柏林布蘭登堡猶太影展最佳德國電影,更連奪美國聖地牙哥猶太影展、路德維希港德國電影節等雙料觀眾票選獎。本片將於9月30日在台上映。

「西東合集管弦樂團」曾在馬友友指導下,用音樂跨越藩籬。(圖/海鵬提供)
「西東合集管弦樂團」曾在馬友友指導下,用音樂跨越藩籬。(圖/海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