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半導體-全民造芯 陸力拚記憶體

工商時報【李書良╱綜合報導】 在大陸政府積極鼓勵及推動下,近年大陸從中央到地方湧現一股「全民造芯(晶片)」熱潮,特別是今年4月發生美國制裁中興通訊事件後,更促使大陸加緊腳步,其中記憶體領域可望在今年出現成效。大陸業界甚至樂觀估計,5至10年內將改寫記憶體市場被國際大廠壟斷的局面。 通信產業網報導,統計資料顯示,大陸每年晶片的進口額超過兩千億美元,其中,記憶體晶片占比接近50%。2017年,大陸進口記憶體晶片889.21億美元,較2016年的637.14億美元大幅增長39.56%。 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其所用的記憶體晶片分為DRAM(動態隨機記憶體)和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簡單來說,手機業者宣傳的4GB記憶體對應的便是DRAM,32GB或64GB對應的是NAND Flash,這兩大領域長期被幾家國際巨頭壟斷。 在DRAM市場,三星、海力士、美光的市占率分別為44%、27%、22%,三家合計占比超過90%。在NAND Flash市場,三星、東芝、威騰(WD)、美光、海力士5家業者的市占率合計同樣超過90%。 巨頭的壟斷意味著其對於記憶體晶片的定價擁有發言權。從2016年開始,DRAM的價格多次提高,2017年的價格漲幅更是高達40%。這對利潤空間本來就很小的大陸手機品牌廠來說,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對於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大陸方面正力謀翻盤。目前大陸記憶體產業地圖已初步形成,既有投入NAND Flash的長江存儲,也有專注於行動式記憶體的合肥長鑫,以及致力於利基型記憶體的福建晉華。各自的產品已進入量產的倒數階段,試產時間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量產時間則可能集中在2019年上半年。 大陸業內人士認為,大陸的記憶體晶片產業正從邊緣突破,形成技術優勢,從而邁進市場准入門檻,樂觀估計,5至10年內將改寫記憶體市場被國際大廠壟斷的局面。 但也有專家認為,大陸的記憶體產業仍須面對難題。譬如專利問題,目前記憶體產業的專利掌握在國際巨頭手中,因此要避開所有現有的專利進行開發,挑戰非常大。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研究員王雷表示,即使大陸廠商千辛萬苦創新突破完成DRAM技術研發,但很可能還沒有運作到量產階段,就先收到巨頭的專利投訴。因此,築起專利護城河也是陸企進入市場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