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台灣大變局的參與者

旺報【文╱邵玉銘】 這只是一連串類似事件當中之兩件,類似事件不斷發生,俞國華深有感觸,決心擺脫行政院的工作。 新聞局國內新聞處主要負責政令宣導與聯繫媒體事宜。俞院長對該處工作表現表示不滿,第一個指示就是要我調換該處人事。我做了幾個決定。第一,更換國內處處長。第二,國內處人員必須具有新聞素養,下令本局所有畢業於新聞系所或曾在媒體服務的同仁,全部調到國內處服務。第三,政府在大陸時期,先敗於藝文戰場,最後敗於軍事戰場,因此,我特別在國內處增聘作家丘秀芷擔任顧問,加強和藝文界之聯絡,希望透過他們的筆,向社會解說政府的各項建設,此一顧問的設置,在新聞局應是創舉。 早點離開是非圈子 《時報周刊》於1987年7月,進行了一項對俞國華院長形象之問卷調查,已有40.3%的人認為俞院長的形象「變好」了。相較於前述兩項民調,已有小幅提升。到了1988年上半年,根據《聯合報》一項民調,俞院長所得「非常滿意」與「滿意」之比率,已從前述之38.5上升至54.1%,這證明俞院長已經脫離了民調的風暴。 俞院長民調聲望雖已攀升,但是他在1989年5月8日,還是決定辭去擔任5年的職位。根據《財經巨擘──俞國華生涯行腳》一書透露,其中一個原因是,1988年7月,國民黨召開第13屆全國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委員,在主席李登輝所提的名單中,俞院長名列第三,但全會選舉結果,前3名為李煥、孫運璿、宋楚瑜,俞國華竟落至第35名,這件事情讓俞院長深受傷害,認為是黨部對他刻意打壓。同月,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吳春晴在立法院指責俞院長早年曾有包養酒家女之事,俞院長刊登啟事否認,聲言保留法律追訴權。立法委員吳勇雄亦緊追這個緋聞不放,還說行政院祕書長王章清對他行賄,要其放手,這造成王祕書長辭職,由曾任財政部長的錢純接任。 據前書王駿說:「這只是一連串類似事件當中之兩件,類似事件不斷發生,俞國華深有感觸,決心擺脫行政院的工作。」於是,俞院長於翌年5月8日提出辭呈。 5月16日下午,俞院長召見我,只簡單地對我說:「明天報紙會刊登我辭職的消息,如有人問起,你就證實。」事出意外,我至為震驚,但當時也不便追問。第二天《聯合報》登出他辭職的消息,而俞夫人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出她的名言,「我覺得政治太可怕了,早點離開是非的圈子,我想是很明智的決定。」 回想追隨俞院長2年1個月期間,除為了廣電處長之任用與其有些爭執外,他對我都非常尊重與客氣。1988年7月,內閣改組,俞院長向我透露,李總統曾詢問他對我和研考會主委馬英九職務對調的看法,院長表示仍希望我續任,對調遂作罷,這也顯示他對我工作應屬滿意。 俞院長的生活規律而平淡,他住的官邸是台灣銀行宿舍,屋內布置典雅樸素。院長每天從早到晚忙於公事,不菸不酒,可說是一位盡忠職守的良相。他的黯然辭職,是我到新聞局服務以來,初嘗政治的辛酸。 經國先生於1988年1月13日逝世。根據黨章,國民黨必須在同年7月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推舉主席,所以從1月到7月就必須先選出黨的代理主席。按照當時黨中央的規畫,在1月20日的中常會,決定由俞院長提名李登輝總統出任代理黨主席。但是在前1日,蔣夫人宋美齡寫了一封信給黨祕書長李煥,她主張在7月全國黨代表大會選出主席前,循總理孫中山逝世時之先例,由中常委輪流主持中常會,也就是集體領導。 代理主席提名風波 由於蔣夫人有此意見,黨中央決定順延1周,到1月27日再處理此事。但是27日凌晨,蔣孝武自稱奉蔣宋美齡之命與俞院長聯繫,再次表明應於蔣經國總統國喪期滿後,再討論代理主席之事。 27日中常會當天上午,俞國華、李煥與當天的輪值主席《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3人會商,決定中常會上先討論4項預定議案,再由俞國華提出臨時動議,通過有關代理黨主席的提名。但是,在俞國華尚未提出臨時動議前,副祕書長宋楚瑜突然起立發言,指責俞院長未能即時提出動議,並憤而離席。離席後,李煥祕書長宣布討論代理主席案,27位中常委一致起立,通過李登輝代理黨主席案。 由於在中常會受到宋副祕書長的指責,俞院長回到行政院後約集王章清祕書長、我及幾位親近部屬,很難過地向我們說:「我早年就追隨蔣委員長夫婦,他們對我提攜備至、待如親人。關於李登輝先生繼任本黨代理主席,我也完全支持,其實可以提案的人很多,為何非我不可?既然夫人方面半夜打電話來,希望延後辦理,我受到的壓力很大,今天受到指責,真是情何以堪。」說完話後面色慘然,我們幾位部屬無言以對。(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