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財經巨擘俞國華

旺報【俞國華口述╱王駿執筆】 蔣經國於我方情報局涉入「江南案」十分震怒,下令主動通知美方此事真相,並著手處理各項善後。 3年半時間裡,俞國華眼見蔣經國的健康一天天走下坡,不過蔣經國身體雖然衰弱,神智思慮卻非常清楚,而且考慮問題更為周詳。蔣、俞之間的周末午後談話,一直持續到蔣經國去世。 俞國華對蔣經國的拳拳忠誠,不受領域限制影響。早在俞國華出任行政院長之前,即廣泛就各個層面重大事件,向蔣經國提供意見。 例如民國72年下半年,國民黨著手提名黨內立法委員候選人,在台北打算提名7人,其中包括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負責人蔡辰洲。當時俞國華尚未出任行政院長,還是中央銀行總裁,他曾向蔣經國提出建言:「十信經營不善,財金當局正督促改進中,如果提名蔡辰洲出任立法委員,那麼,將來處理十信將會遭遇困難。」 為求勝選未採建言 因為俞國華掌管台灣財金大計數十年,深切清楚台北十信實際狀況,預料將來或需處理十信,因此他向蔣經國提出上述建言。對於是否提名蔡辰洲,蔣經國當時也頗為猶豫。 蔣經國很清楚蔡辰洲的背景,明白此人作風,不過當時台灣政局遭到反對勢力挑戰,國民黨黨務系統以「勝選」為優先考量,認為獲得立法委員席次最關重要,強調蔡辰洲有國泰企業及關係企業支持,如果提名他就一定當選。最後蔡辰洲獲得提名,並順利當選。72年底的立委選舉,包括蔡辰洲在內,國民黨在台北市提名7位候選人,7人全部當選,當時號稱「Seven Up」。但是選舉過後14個月,台北十信案爆發,蔡辰洲鋃鐺入獄,後來病死獄中。 儘管蔣經國身體狀況受糖尿病拖累,但他意識清楚,思慮周詳,仍能精確掌控黨政軍大計。俞國華擔任行政院長後半年左右,著名的「江南案」爆發,案情轟動國際,引起美國政府極度關注。一天,俞國華和蔣經國會面,蔣告訴俞:「江南這件案子,是我們的人幹的。」那也是俞國華第一次了解江南案的真相。 民國73年初冬,國內情治單位發動「一清專案」,圍捕包括竹聯幫頭目陳啟禮在內的幫派首領。陳認為赴美刺殺江南,是有功於黨國,所以在情治當局拘捕之際,陳啟禮撰寫書面自白,留在自己的辦公桌上。這份自白後來為情治單位取得,將自白內容報告蔣經國,蔣才知道事實真相。 俞國華回憶表示,蔣經國於我方情報局涉入「江南案」十分震怒,下令主動通知美方此事真相,並著手處理各項善後。整個善後事宜由蔣經國親自操持,處理過程如涉更換行政官員,蔣經國就告知行政院長俞國華,俞國華乃發布人事處置。後來,江南遺孀委託律師與我國政府進行民事訴訟,此事也透過行政院系統,由外交部出面處理。 俞國華可以清楚感受到蔣經國在「江南案」中所受的委屈。該案發生後,國際上有些不利於蔣氏的傳言,俞國華回憶表示,我方情報局背著蔣氏蠻幹,蔣經國當時並不知此事,因而蒙受了不白之冤,承受了沉重壓力。許多人直到現在還誤認為「江南案」是因,「一清專案」是果,由於發生了江南命案,國內情治單位才開始掃蕩黑社會幫派。其實並非如此,「江南案」與「一清」並無關係,情治機關透過「一清」欲拘捕陳啟禮之際,並不知道陳涉及「江南案」,而是陳被捕前主動留書,情治機關才知道陳涉及江南案。 當年蔣經國掌握情治系統,一般人對於當年的「一清」,也莫不認為那是情治機構在蔣經國指揮之下所策畫發動。其實不然,俞國華回憶當年行政院長生涯,道出令人訝異的內幕,原來一清專案並非由情治機構主動進行,而是由財經金領域出身的行政院長俞國華建議蔣經國全面掃蕩黑社會幫派,蔣經國並指派俞國華主持治安會議,總攬一清掃黑行動。 俞國華回憶表示,擔任行政院長大約半年之後,也就是民國73年底之際,台灣社會治安有惡化趨向,立法院對此迭有反應,希望政府能更有效整頓治安。於是他向蔣經國提出建議,認為應該統合各情治單位,大規模掃蕩不法之輩,整頓台灣治安。 蔣經國對俞國華的建議深以為然,就同意整合所有情治機構,對黑社會幫派、堂口進行有系統的清剿。俞國華回憶表示,他無法確定在此之前政府是否有「治安會報」之類的臨時性組織,不過在他向蔣經國提出全面清剿黑社會建議之後,蔣經國就下達指示,任命他召集各情治單位,組成「治安會報」,每月定期開會。 六大情治系統掃黑 俞國華主持的「治安會報」,下轄國家安全局、國防部、司法行政部、警備總部、調查局、警政署,這些情治單位首長,都是「治安會報」的當然成員。俞國華回憶表示,當時蔣經國指派出身軍方,曾任警政署長、國安局副局長的周菊村到行政院在內的維護治安工作提出政策性指示,而周菊村則協助俞國華處理幕僚事宜,至於具體的執行工作則由國安局指揮調度警備總部、警政署、司法行政部調查局著手進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