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財經巨擘俞國華

旺報【俞國華口述╱王駿執筆】 台灣工商界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無法承受急遽升值,必須以緩慢升值方式,讓中小企業慢慢適應。 俞國華5年行政院長生涯進入第3個年頭,也就是民國75年下半年以後,台灣金融領域發生天翻地覆的徹底變化,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一口氣升值了1/3,實施了幾十年的外匯與黃金管制,則是徹底解除。 民國70年代中期,幾百億美元外匯迅速衝進台灣,股市與房地產景氣驟然暴起,釀成大家樂、地下投資公司橫行,股市與房地產也被帶到頂峰。在那個錢潮洶湧的年代裡,俞國華以行政院長職位穩掌財金重舵,雖然浪頭一個接著一個,但台灣經濟並未走偏方向。 美國施壓升值 新台幣對美元瘋狂升值,起始點正好在俞國華行政院長任期第3個年頭之初,也就是民國75年6月。在此之前.至少有30年時間,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十分穩定,不是1比40,就是1比38。在此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台幣對美元匯率就衝到1比25上下,升值幅度超過3%。 俞國華回憶表示,台幣在民國75年、76年間之所以快速升值,主要原因就來自美國的壓力。當時我國出口貿易大約一半是輸往美國,整體外貿從美國賺取大筆順差,美國政府認為我方應該開放市場,增加購買美國產品。事實上,行政院也朝此努力,俞國華當時即大力提倡自由化、國際化政策,開放市場,增加對美採購。當時行政院決定一次大手筆購買10架噴射客機,俞國華看好波音公司產品,後來華航只買了幾架道格阿斯公司產品。但不論買哪家公司的飛機,都是美國產品。 儘管經過多方努力,美國政府對我方還是相當不滿,認為正本清源之計,就是促使台幣大幅升值,增加我方出口商成本,降低我方出口產品競爭力,同時亦降低我方進口商成本,增加美國產品在台競爭力。 美方壓力極大,以經貿報復相威脅,我方不能不同意美方要求,不得不讓台幣升值。一直到現在,許多民眾都認為我國政府為何要屈從美方壓力?為何美方以301、超級301、特別301要脅我方,我國政府就順應美國要求,答應美國條件? 那幾年政府承受了美國極大壓力,不得不同意讓台幣升值,但政府同時也拚命抵擋美國壓力,使得台幣升值過程盡量拖長,以和緩方式升值,給台灣廣大企業爭取調適時間。總括而言,當年美國以急驚風態度要求我方政府立刻讓台幣大幅升值,而由俞國華所領導的財金當局出以慢郎中對策,盡量拉長升值時間,壓低台幣升值幅度。 俞國華非常感慨地回憶表示:「當時美國人要我們快速升值,一次就巨幅升值完畢,我沒有答應。台灣工商界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無法承受急遽升值,必須以緩慢升值方式,讓中小企業慢慢適應。當時,有一些學者在報紙上發表意見,批評政府做法,認為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應該一次巨幅升足。如果遵照這些學者的意見處理升值問題,台灣中小企業早就倒光了!」 不但台幣匯率升值,外匯管制也要解除。75年7月24日,俞國華在院會中指示財政、經濟兩部在兩個月之內,研究放寬外匯管制、取消僑外資在台投資資金與利潤匯出限制、准許個人對外投資設廠及解除進口管制、降低關稅等有效措施,以減輕外匯不斷增加所造成的通貨膨脹潛在壓力。 在中美匯率情勢風雲緊急那幾年間,外界往往誤認為財金當局對匯率問題早有明確腹案,什麼時候升值到什麼額度,都由當局精確操控,不過為了保密起見,當局高層主管不會對外界言明。 其實不然,俞國華回憶指出:「美國人那時候常常要求和我們舉行匯率談判,雙方有時候在美國談判,有時候在台灣談判。如果在美國談判,我幾乎都是派中央銀行主管外匯的副總裁俞政去。如果在台灣談,美國政府就派財政部主管來,那幾年間,凡是美國財政部派來台灣的主管,幾乎都是來談匯率的。」 「每次談匯率,雙方都不會達成明確的升值幅度,說是在什麼時候把台幣升值到什麼幅度。不會有這樣的結論。美國固然提出明確要求,但我們不會明確答覆。雙方所達成的結論,都是一些原則,例如我們同意繼續讓台幣緩步升值。也僅只於此,我們不會答應美國在什麼時候把台幣升值多少。所以說,那時候台幣升值是隨情勢演變而進行。」 央行當冤大頭 75年8月22日,台幣行情繼續走高,台幣兌換美元的中心匯率已經升值到37.04,創下5年來新高。當時國內主要外匯銀行的交易員預測,在當年底以前,台幣對美元匯率可望升值到36.5元。 簡而言之,俞國華當時所持外匯政策,就是犧牲政府利益,盡量保全工商界元氣。然而緩慢升值政策,卻造成廣泛預期心理,在台幣幣值緩慢升值過程中,只要由國外引進美元兌換成台幣,幾個月之後就能以較少的台幣換到同額美元。於是大筆熱錢湧進台灣套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