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各自劃定紅線 矢板明夫:未來台海持續「鬥而不破」

矢板明夫(左)在政大一場演講中分析,賴總統主政後的兩岸關係仍將處於鬥而不破的態勢。圖:陳文甲教授提供
矢板明夫(左)在政大一場演講中分析,賴總統主政後的兩岸關係仍將處於鬥而不破的態勢。圖:陳文甲教授提供


日本資深媒體人、前日本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指出,近年來台海局勢不單只是兩岸的軍事政治的角力,還有美日等印太同盟的勢力介入,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遏制中國擴張的聯盟力量,而且美國拜登總統已經五次明確表示,如果台灣遭到侵略,美國將出兵協防,這一明確的承諾不僅增強了台灣的防衛信心,也增加了中國發動軍事行動的風險成本,所以台海在賴總統主政後仍處於中國與台美日之間「鬥而不破」的發展趨勢。

矢板明夫是於昨(11)日在政治大學國安專班課堂上分析「賴總統主政與台海情勢發展」。該講座主持人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兼任副教授、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博士。

矢板明夫演講中特別指出,賴總統在520的就職演說中的三個重要看點就是:「擺事實,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講道理,台灣主權堅不讓步;指方向,將帶領台灣走向世界」,所以賴總統既承續蔡前總統的「四個堅持」(永遠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吞佔、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也體現了賴總統選前的主要政見「和平四大支柱」(建立台灣的威懾力、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與全世界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的執行決心。

矢板明夫認為,當賴總統在520畫好了台灣主權的紅線後,中國官方也隨即重申對台政策的「促統」(一個中國、一國兩制、九二共識)與「反獨」(反對台獨、不放棄使用武力、反對外力介入)的既有紅線;所以兩岸既然已經畫好各自的紅線後,其實也就宣告兩岸關係已經存在的緊張局勢將延續與加劇。惟當前中國受限於「武統台灣動機雖然強烈,然而軍事實力明顯不足,加上美日介入後果嚴重」等三大因素,充其量只能持續加大「文攻武嚇、經濟脅迫、認知作戰、灰區作戰」等諸般手段,企圖「恐嚇台灣、孤立台灣、制裁台灣」,所以中國短期內應該不會有貿然攻台的實質作為。

最後,主持人陳文甲博士總結時表示,同意矢板明夫先生的分析,不過,中國當前雖然尚不具「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軍事實力,短期間不至於武力犯台的情事發生,然而從研究中國對台政策的學術角度來看,在「宏觀層次」上,中國的國際制約與國內決定因素,以及掌握在「微觀層次」上習近平的「人治」決策模式,才能妥擬「超前部署、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政策因應;並要秉持「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的高度警覺,強化台灣防衛力量與對中情報工作力度,才能精確掌握中國對台軍事預警動態,杜絕與防患中國未來「武統台灣」於未然。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