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各退一步 回歸創造性模糊

旺報【陳君碩】 在藍營地方縣市長當選人紛紛為推動兩岸城市交流而表態認同九二共識後,一夕間九二共識又成了「顯學」。國台辦在回應選舉結果時悄然未提「一中」,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則說了大白話,強調「各表」不能公開對陸方說。其實雙方各退一步,回歸到九二共識的創造性模糊,豈不妙哉。 「九二共識」說穿了就是為「一中」穿上中性外衣,一開始是蘇起在2000年政黨輪替時,為不願接受「一中」的民進黨所想出的解套方法,當時還擔心大陸不接受,想不到最後反而是陸方接受,民進黨不承認。 當年九二共識最關鍵的兩句話,就是「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其含意與認知各有不同」,「雖、但」就代表有但書,「各表」則是台灣將「認知各有不同」的「不同」對內進一步說出來。在馬政府時期,大陸也對此默認,沒有公開反對,雙方展現互信與默契。其實2008年馬英九當選時,時任中美元首胡錦濤與小布希通電話,新華社英文稿件就出現「各表」文句(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 大陸的底線,是可以接受雙方對一中的含意與認知各有不同,但無須闡述當中意涵,當然也不能公開承認中華民國,因為這對中共而言,等於承認兩個中國,將失去統治正當性。「九二共識」一詞,就是展現政治智慧和藝術的創造性模糊,它可以讓大陸別提一中,讓台灣先別各表。 國台辦前主任張志軍曾生動比喻,九二共識就像路燈,不要等到路燈熄滅時才感受到它的存在;如今台灣社會經歷兩年半沒有「路燈」的學習體會,更可以比較其中差別。在選後的此時,若雙方都能再回到九二共識,或可為兩岸關係轉圜找回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