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已分高下 台灣將何以為繼?

台灣蔡英文政府不能再依賴「維持現狀」生存,因為兩岸現狀已大大改變。非洲國家布吉納法索宣布與台灣斷交,雖在意料之中,但沒想到5月初才跑了多明尼加,布國立刻跟進,以這種速度斷交造成台灣民眾心理衝擊,不可能無感。然而,蔡英文及官員第一時間對全民的反應,如果代表未來兩岸政策走向,著實令人憂心。

台布斷交後,蔡英文率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行政院長賴清德、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外交部長吳釗燮、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舉行記者會,宣示「不再忍讓」,會繼續走向世界,並直言台美關係佳,陸方才會在國際上打壓台灣,「大陸充滿不安、缺乏自信」。

這是很罕見的斷交記者會,相關首長一字排開為總統背書,塑造團結形象。稍早,外交部長吳釗燮已先舉行記者會,對斷交與中共打壓表達強烈憤怒、失望與難過,強言這不會縮短兩岸距離,不會有益於心靈契合。

行政院長、國安體系首長與總統一起現身痛斥中共,更翻轉客觀情勢形容大陸懼於美台關係好,沒了自信,才用外交打壓台灣。這或許是為安撫島內民眾情緒,不得不為,但千篇一律歸咎北京,尤其身後站著主張「我是台獨工作者」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形同要大家概括承受賴的主張,讓中共定性蔡英文是「漸進式台獨」更有佐證。

賴清德像打了氣似在臉書發文,「中國這一連串對台灣的外交打壓,要給予最嚴厲的譴責,中國才是兩岸關係的破壞者」。這一刻起,台灣對大陸的政策走向已屬「蔡賴合體」,很難再有轉圜了。賴清德還鼓勇引述韓非子,「安危在是非,不在強弱;存亡在虛實,不在眾寡」。然而,兩岸之間是非難辨,台灣處於弱勢卻是事實。心所謂危,有不能不言者。

由於蔡政府給北京「傾獨」的深刻印象,中共一系列國際間打壓台灣作為絕不會止歇,其目的在貫徹「一個中國」原則,讓中華民國或台灣的主權從國際舞台褪色以至消失。如果下一個邦交國再失,蔡政府雖可同樣自圓其說,但何以自處?中華民國的國際人格漸失,必嚴重影響民心。解放軍機艦不斷繞台,軍機逼近海峽中線,台灣低調隱忍,但長此以往變常態,士氣能不受打擊?

大陸的外交、軍事「硬打」,台灣沒轍,對北京「軟拉」的一套無法抵擋,正是台灣漸失去優勢的警訊,因為政府無法與民同心。最明顯事例,大陸公布惠台31條後,台北陸委會即不斷警告民眾,要防範意識形態、法治、風險等不利因素;然而,在台灣高中應屆畢業生學測成績出爐後,大批優秀學生趕赴大陸著名高校登記、面試,人數是往年十數倍。民進黨政府居然派教育部、調查局「關切」這些學生的校長,反制手段有如「綠色恐怖」,如再擴大反制,難不成乾脆不承認大陸高校學歷,限制青年學成返台就業?

今年赴陸申請就讀大學人數激增,學子們都是2000年後的新世代、蔡英文口中的「天然獨」。「天然獨」西進,證明「獨」不是他們的選項,年輕人的「生活座標」已重新從國際視野定位,學習環境與競爭力提升才是他們重視的,尋求更好工作機會與人生發展,所謂台式「小確幸」難再繼續。然而,蔡政府施政對不準下一代「生活座標」,只剩死硬的台獨意識形態。高教走下坡、低薪無改善,也就擋不住大陸的「軟拉」,只會讓台灣失去更多國際競爭力。

比較兩岸競爭力,剛公布的洛桑「2018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倒退三名掉到第17,大陸超前排第13。台灣競爭力下降的兩大關鍵,勞動市場與企業效能衰退,證明低薪與失業的根本原因。台灣鬧了一整年的勞基惡法一例一休,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勞工未獲實惠,雙雙怨聲載道,而產業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的五缺問題未解決,蔡政府執政兩年束手無策,仍強推廢核、年金改革、轉型正義,以致社會動盪、民心不安,競爭力焉能不弱?

台灣競爭力減弱,原因在政府失策,總不能也怪罪中共打壓。而競爭力輸給大陸是台灣最大危機,何以再言「台灣優先」?中共固然對台灣軟拉硬打,但難過、憤怒、失望於事無補,蔡政府官員為蔡英文籌謀的「戰略定力」,還能「守恆和穩」嗎?台灣要走出困境,蔡政府可有改弦更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