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恢復民眾交流 美學者樂觀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關於兩岸關係論述,受到國外媒體密切關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沙特對於兩岸可能重啟觀光和學生交流表示樂觀。(本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關於兩岸關係論述,受到國外媒體密切關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沙特對於兩岸可能重啟觀光和學生交流表示樂觀。(本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關於兩岸關係論述,受到國外媒體密切關注。《美國之音》邀請專家梳理賴此次演講所傳達的重要訊息,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對於兩岸可能重啟觀光和學生交流表示樂觀。他說,雙方恢復民眾交流,「將顯示北京不準備在這期間對台灣採取任何嚴厲的行動。」

沙特分析,北京的回應相對來說是溫和的,目前的大環境是,中國大陸的外交策略從激進戰狼策略轉到了一個溫和克制的外交策略。

紐澤西州拉瑪珀學院教授陳鼎表示,他認為根據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內容,兩岸關係不會進一步惡化,原因是他演說中的內容與外界所期盼的內容相符。

夏威夷大學教授郝忠明則認為,賴清德執政期間,台灣與中國大陸產生摩擦的風險可能與蔡英文執政時期差不多,因此,他不認為賴清德會超越蔡英文8年任期內所做的事情。

波士頓學院教授陸伯彬指出,這是賴清德政府拋出的橄欖枝。中國大陸可能樂於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並不是中國大陸的最終目標。陸伯彬說,在台獨問題上,北京應該是更看重賴清德怎麼做,而不是怎麼說。

卡內基基金會分析員沈寧天指出,北京到目前為止的回應還算「克制」。他認為,北京似乎相信台灣立法院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賴清德的施政方向。同時,中國大陸也認為今年是選舉年,華府會反對台灣新政府改變台海現狀。

此外,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深諳台灣情勢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賴清德就職演說承繼了蔡英文政府的路線,且明白表示對中政策「維持現狀」;賴所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根據台灣的民意,以及對中國大陸的認識。

他表示,面對朝小野大及內政的困難,也讓人感到守護台灣、持續執政的強烈想法,而賴清德上台,對日本來說將是有利的。

看更多相關新聞
台梵關係生變? 梵蒂岡:盼在中國派設常駐代表
賴總統:不能為任何事犧牲主權
美國務院 避談兩岸互不隸屬
評論/警鈴響按兵不動 美是自信或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