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發展 減緩中美冷戰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2020年7月9日就推動中美關係走出困境、重回正軌提出三條建議:一是啟動和開放所有對話管道;二是梳理和商定交往的清單,形成雙方合作、對話與管控三份清單;三是聚焦和展開抗疫合作。2021年7月26日再次提出兩份清單、三條底線。要求美國糾正對華錯誤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中方關切的必要解決的重點個案清單。

底線一,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美國不能挑戰、污蔑或者試圖顛覆,這是中方必須堅守的核心利益;底線二,取消美國對中國的所有單邊制裁、高額關稅、長臂管豁以及科技封鎖,這涉及人類的基本良知,中國人民也有追尋更好生活的權利;底線三,對於中國主權以及領土完整,美國不得破壞干涉,尤其是在涉疆、涉藏、涉港、涉台問題上,奉勸美恪守承諾,行事慎重。北京學者王緝思提出中美關係三條底線:和平方式,經貿合作,人文交流。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是典型猶太思維的平行邏輯。戴琪則提出持久共存(Durable coexistence),蘇利文提出有效共存(Coexist effectively),坎貝爾先後提出清醒共存(clear eyed coexistence)與和平共存(coexist and live peace)。艾里森教授提出:要麼共存,要麼共滅(coexist or co-destruct),何瑞恩提出競爭性相互依存。

中國提和平共處由來已久。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華沙會談再次向美提出。赫魯雪夫提出三和(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1969年尼克森上台後接受了和平共處。1972年《上海公報》用了和平共處。拜登政府不同意使用和平共處,認為是冷戰時期用語,主張用和平共存(coexist peacefully)。個人認為應該是「競合共生」: 競爭、合作、共生。

但核心問題是,美國能不能、何時、怎樣才能接受一個不同於美國政治、歷史、文化、種族的中國復興?大陸對台政策歷經解放台灣(武統)時期,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統)時期兩個階段,目前是融合發展、民族復興時期。

如果中美開啟新冷戰,台海勢必回到比1978年前更嚴峻的對峙時期,台海熱戰極有可能發生。如果兩岸熱戰,美將以此藉口堂而皇之開啟中美新冷戰。中美新冷戰、兩岸熱戰,不僅必然給中美兩國人民和兩岸同胞造成重大損失、災難,也勢必給全人類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中美避免新冷戰,才可能有台海和平穩定;兩岸融合發展,就是減少中美關係發生新冷戰的可能性。

任何推動中美脫鉤、兩岸脫鉤,加劇中美對立、加劇兩岸對立,都是在推動中美新冷戰,都是在推動兩岸熱戰。在美國和台灣有強大的勢力,試圖把新冷戰強加給中美兩國,試圖把台海熱戰強加給海峽兩岸。大陸必須提高度警覺,堅決反對。

(作者為大陸兩岸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