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論事都缺乏「外部觀點」

兩岸分隔70年,許多地方都有了各自的特質,但在心理機制、思維慣性上,卻常如出一轍,論事缺乏「外部觀點」,就是明顯的例子。

兩岸同文同種,有歷史糾葛,又一衣帶水,且大小懸殊,按理說,台灣須了解大陸,尤其是了解大陸如何看待自己,是不言自明之事,但事實卻不然!

舉例大陸非常強調愛國教育,這使得兩岸一旦開戰,對大陸而言,就必然是場「民族聖戰」,是傾全國之力,也要戰至一兵一卒之事;又由於強調歷史屈辱,對「外部勢力」干涉尤為敏感。但台灣看待此事,卻往往只從現實利害以及地緣政治著眼,兩者落差之大,不有台海危機才怪。

既是「民族聖戰」,則「兩岸都是中華民族,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也是大陸的信條,台灣許多人以為這只是統戰口號,卻不知它正是台灣確保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離乎此,自然兵凶戰危。

正如此,一個清晰的底線是存在的:台灣犯了大陸心中的「民族大義」,哪個大陸領導人不打台灣,就自絕於國人;相對的,台灣不犯此,哪個大陸領導人率爾興兵,也同樣自絕於國人。只有在此底線之上,探討兩岸未來的可能,也才有其可行性。

對大陸如此缺乏「外部觀點」,對美國依然。台灣許多人相信美國為了民主價值以及地緣政治,一定會幫忙台灣,但卻沒有認真探尋美國民意的支撐強度,及美國政治運作上的現實,更遑論以有限援助對無限戰爭,除非大陸還處於兵力極弱的時代,結果如何,原就一目了然。

台灣如此,大陸呢?坦白說,就忽視「外部觀點」而言,恐怕還更為嚴重。

這些年,大陸崛起,地緣政治丕變,但在大陸眼中,總覺虎狼奪我之心未曾稍減,自己既是被壓迫者,國勢日強、船堅炮利後,本就該居高立言,但結果反而引出了一定的副作用。就以日本為例,十餘年前,日本民眾對大陸有良好印象者,曾高達60%,而如今,卻只剩10%左右。儘管日本政治有它與美國的牽連,從地緣關係而言,對中國的日益強大也忌憚於心,但民眾態度的這種改變,如果你了解日本社會,就知道並非日本政府所能左右的。而何以致之呢?哪些問題出在日本人的認知上?哪些又是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坦白說,幾乎看不到大陸有這方面的觀照。要到最近,大陸外長王毅才提出中日民間交流的重要性。

兩岸之間也一樣,在不同的社會制度與政經環境下,儘管同文同種,對事物就有不同的反應,無視於此,儘管高舉血濃於水,就會讓現實背道而馳,每到台灣選舉,這類事就所在多有,常令識者扼腕。

大陸如此,歷史情結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旦能從被霸凌的弱者躍為強權,揚眉吐氣自是第一要義,但也如此,落後時的中國,因信息封閉,只能「從中國看世界」,到如今,躍為強權的大陸,也依然是「從中國看世界」,在認知上,並沒有明顯的躍進。

兩岸間,大陸大、台灣小,台灣之須了解大陸,較諸大陸之須了解台灣原更為迫切,而也只有了解大陸,才真有機會讓大陸更了解台灣,如此,對兩岸的現況、未來就是好事。

同樣,大陸雖大,比諸於世界,仍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儘管歐美也只是世界的另一部分,但既居於領先地位多年,就有不能忽視之處,了解西方人是以怎樣的視角看中國,才能改變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崛起的中國,對「外部觀點」更須有豐富的了解。

處境的改變繫於對外部認知的改變,未來能否更美好,開放的認知,在兩岸,都是個關鍵。

(作者為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