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交流 顧立雄:需符合對等

旺報【記者梁世煌╱台北報導】 金管會新任主委顧立雄12日主持上任後第一場記者會,除了明白指出他將以「棒子與胡蘿蔔」來落實台灣金融業的公司治理外,針對兩岸金融監理交流,顧立雄也設下條件門檻,表示要在「對等的情況下」,兩岸金融首長會談「可不拘形式、不拘地點」,換言之,只有符合「對等」,才會展開交流,但對於何謂對等,他未做進一步解釋。 相較於任職黨產會的「殺氣騰騰」,顧立雄昨天在記者會中,首先表明他接任金管會主委是「誠惶誠恐」,身段明顯放軟不少。針對他上任之後,兩岸金融業如何互動,顧立雄也開出條件,指台灣的銀行業者到對岸新設分行,只要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金管會均會允許,他並舉例,12日早上金管會的業務會報就通過中信銀設立深圳分行一案,他再次強調,「只要條件足夠就會許可」。 強調沒有第3次金改 至於兩岸三會的金融首長會談是否會進行,顧立雄指出,目前大陸、台灣的金融業各有據點在兩岸,因此,兩岸的監理相關資訊交流是有必要的,至於兩岸金融首長會談,他說,「在對等的前提下」,兩岸金融首長會談,可「不拘形式、不拘地點」進行交流。 對此,有業內人士解讀,顧立雄並沒把話說死,顯示他對兩岸金融首長會談仍預留餘地,但所謂「對等」,他則未做進一步解釋。 另外,對於顧立雄上任之初提到要對金融業「去家族化」,引發外界出現「第3次金改」的聯想,顧立雄強調「沒有第3次金改」,他說,他的原意是要強調「落實公司治理」,因此,將其想像成「金改」是一種誤解。 金融業落實公司治理 顧立雄強調,他上任之後的最優先施政就是要求金融業落實公司治理,未來的金融業必須要由利潤導向轉為風險控管,如此資本結構才能健全,公司才能永續地經營,金融業家族化經營的汙名化陰影也才能消除。 為此,他將祭出「棒子與胡蘿蔔」的差異化管理,在誠信的原則下,制定遊戲規則,對於無法落實公司治理的公司,「棒子一定會落下去」。 至於金融整併部分,顧立雄表示,金管會未來不會主動推「公公併」或「公民併」,但對於「民民併」(民間金融業者合併)則是樂觀其成,金管會將儘力營造友善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