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馬拉松尚未結束

2006年,因兩岸學術交流的機緣,我至對岸的大學參訪,在香港機場短暫停留後,班機便直往北京前進,首都國際機場是北京的門戶,敞開大門歡迎來自全球的遊客,首次越過台灣海峽踏上這塊在課本中反覆讀過,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土地,心中百感交集,有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抵達北京次日,一早行程便是長城,距北京市區有些距離,因長城「萬里長」,所以挑選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居庸關遊覽,衝著不到長城非好漢,我也不落人後地往上爬,長城猶如巨龍攀附,蜿蜒於山稜,石階狹窄陡峭,卻止不住遊人如織。長城靠外有垛口,垛口上有望口,下有射洞,並設置烽火台以傳遞訊息,猛回頭看頗有睥睨之姿,更能體會戍守邊疆將士奔波的辛勞。

緊接著是名勝故宮,即紫禁城,有別於台北故宮,北京故宮以氣勢磅礡的建築取勝,還有歷史典故點綴其中。自天安門廣場跨護城河,入午門進到皇城領域,經前三殿,後三宮,森嚴高牆,再從神武門出。其中太和殿內的皇帝御座,位於紫禁城的中心,同時也是整個北京中軸線貫穿的中心,顯示其皇權浩大,而乾清宮高懸「正大光明」匾額,富麗堂皇,慈禧的水族桌將金魚飼養在桌面夾層,隔著透明玻璃觀賞,匠心獨具我尤其喜歡。

明十三陵中萬曆皇帝的定陵也是景點,拾階而下便是一陣陰涼,果然有古墓的情調,雖未讀過《風雪定陵》,但主神道神獸拱衛著皇陵,金剛牆猶在,卻仍遭破壞,讓人深刻了解政治清明的重要。

此行還拜訪了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京師大學堂的古意,未名湖畔學子不顧眾人目光,專心的讀起英文,新舊之間自有風趣。更鑽進源自蒙語的胡同走訪國子監與孔廟,最後到了以絲製品與手工藝品為主的秀水百貨,喊價殺價的心理戰四處廝殺,參訪告一段落,伴著微涼的夜色歸家。

2007年,二次訪北京,改採自由行模式,北京地鐵四通八達,雖是舊地重遊了,也不能免俗地再至居庸關當一次「好漢」。

而為了迎接2008奧運,本就霸氣十足的北京,當時更緊鑼密鼓地「除舊布新」、大興土木,看得出北京的雄心萬丈,參觀北京市規畫展覽館時,我便深深感受到其格局之宏大,加上鳥巢、水立方的完工落成,北京以奧運成功凝聚全中國的向心力。

沒有了解 豈有互信

另外,在北京的重頭戲是兩岸青年交流,我深深覺得兩岸青年交流是台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台灣、兩岸看世界的重中之重,沒有了解,豈有互信。

接待我的「志願者」曉亮是大一新生,且是北京當地人,在「走進北京」活動中負責陪我亂逛北京,我們天南地北地聊著。拜小時候念過歷史、地理之賜,自認對大陸不算陌生,但畢竟兩岸還是有些差異,我最大的發現是數字上的「七」,兩岸的比法不同,台灣是直接用大拇指與食指,大陸則是大拇指、食指與中指捏合在一起,相當有趣。

曉亮還陪我殺去北京動物園的熊貓館,讓我親眼看到那隻「想拍彩色照片」的可愛動物,熊貓相當有個性,完全抵擋住參觀民眾的聲聲喚,硬是背對大家,埋頭啃食竹子。

後與小組會齊一同參觀了法源寺與西單圖書大廈等地,還品嘗知名的狗不理包子。最後是我首次入住北京民居,不禁有些小緊張,我與曉亮家長在短暫的通車與住宿過程中交換了一些兩岸的觀點,發覺兩岸對彼此其實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談話與溝通紓緩了我的不安,也拉近了兩岸的距離,此後一宿無話,結束了北京的匆匆一瞥,在此再向曉亮與其家人的殷勤款待致上感謝之意!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旅行除了洗滌心靈,更能增加向前的動力,北大、清大、人大學子的好學健談,恰反映出中國追求發展的決心。台灣的確在上個世紀交出傲人的成績,但馬拉松尚未結束,無論是制度或經濟持續在競爭,別讓兩岸過往的愛恨情仇阻礙了自己,走向國際,放眼未來,一同追求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