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污水處理廠沼氣產量創新高 較去年同期提升4成

八里污水處理廠消化槽,污泥在消化槽內作用可產生沼氣。(北市衛工處提供)
八里污水處理廠消化槽,污泥在消化槽內作用可產生沼氣。(北市衛工處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為提升處理效能,由台北市衛工處代管的八里污水處理廠持續辦理相關設備更新,今年第三季(七到九月)厭氧消化槽沼氣產量約一百零五萬立方公尺,較去年同期的七十五萬立方公尺提升四成;衛工處說,沼氣可取代天然氣做為廠內製程加熱的能源,估算一年可節省公帑近兩千萬元,節能減碳更省錢。

八里污水處理廠乾燥設備。(北市衛工處提供)
八里污水處理廠乾燥設備。(北市衛工處提供)

八里污水處理廠長羅昭宏表示,八里污水處理廠是全台最大污水處理廠,每日可處理一百卅二萬噸生活污水,並擁有全台特有六座「蛋型消化槽」。污泥在蛋型消化槽內進行厭氧消化處理,可降低污泥含水率、減少污泥重量並產生沼氣。沼氣可作為污泥乾燥過程中及「蛋型消化槽」加熱的能源,取代天然氣的消耗,一年約可節省公帑近兩千萬元。而污泥在經過乾燥程序後,重量減輕七成,每年可減少清運車輛逾四百趟,不僅降低清運成本,也能減少清運過程中排放的PM2.5及碳排放量。

辦理設備更新工程的顏翊泰主任表示,八里污水處理廠已於今年二月完成更新濃縮單元污泥泵,九月完成更新廿二池沉澱池刮泥及排泥設備。除了辦理設備更新之外,現場人員每日測量初沉池、重力濃縮池內污泥毯厚度及污泥濃度,並適時調整每池排泥頻率,除了能穩定放流水質外,也有助於提升污泥濃縮單元及厭氧消化槽的運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