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賽事,場外仍是嚴酷的現實競爭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胡芷嫣

這幾天亞運賽事進行,新聞如火如荼報導,吸引了大量社會注意力。我常覺得,這種大型運動比賽(及其比賽結果),之所以這麼吸引人,是因為在這個短暫的空隙,世界──賽場上的世界──難得有機會公平公正。

公平(fair)代表同一套規則套用在場上每一個選手身上,沒有人可以享特權;公正(just)代表遊戲規則制定沒有偏頗對象,沒有任何參賽方因此贏在起跑點;公開(open)則代表每一個人都可以看見比賽過程發生什麼事,保證賽場上的公平公正。

例如棒球,是三好或四壞,是安打或被接殺,明明白白;跑回本壘得分,九局結束分勝負,沒有灰色地帶。不管選手膚色種族年齡,不管長相學歷與年收入;其餘場外的一切,更無關緊要。我們還能在遊戲以外,哪個超過十八位利害關係人的人類組織裡,找得到比這更平等、更易懂、更直球快速的運作規則。

的確在那幾分鐘幾小時的比賽,複雜曖昧教人心累的社會運作競爭機制,被化約成一道道素樸、明確、人人可以遵循的規則。每個人起始點都是零,對手犯規多數時候有裁判大哥大姐來主持公道,還附帶全知上帝視角的場外觀眾見證你的每一滴淚水與汗水。

得冠軍,拿金牌?

運動比賽的另一個特色是,即使對手實力一路領先,終點線前,只差 0.01 秒腳伸出來先壓線,就是先壓線。比賽場上不只公平公正,比賽結果數字之果決乾脆(具體體現在是拿金牌還是銀牌),幾乎到一種暴力的程度──南韓選手們這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光想像就令人不寒而慄。

想想也就差0.01秒,放在場外現實世界裡,到底誰看得出差別。但是,游泳、田徑這種競速比賽一旦到了世界級別,都鑽取那毫秒之差;選手平日不分晴雨勤苦練習、比賽時竭盡洪荒之力,就只圖那0.1秒、0.2秒的差距。其實,世界頂級的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世界頂級不是嗎。

說起金牌,今年終於如願以償在賽場上奪金的跆拳道選手楊勇緯,2021年東京奧運時,就因為「只拿了」銀牌,在鏡頭前紅著眼睛大灑淚說:好想拿金牌。我當時還去查了「金牌」這個魔物有點長的歷史淵源,簡而言之,1896年現代奧運捲土重來,那時選手奪冠才沒有金牌,只會拿到一個呼應這項運動比賽的古老偉大希臘傳統(但沒什麼用)的桂冠與一枚銀牌。到了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舉辦第三屆奧運,才確立了金、銀、銅三種獎牌位階,「拿金牌」也就成了一種至高榮耀的象徵,每位有志運動員的心之所嚮。

對於金牌的癡迷,以及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間實力明明旗鼓相當、觀感卻劇烈落差,更展現在國家頒給選手的獎金上。順手一查,臺灣發給亞運金牌得主獎金是300萬,銀牌獎金砍半,只有150萬,銅牌則是90萬,不到金牌的三分之一。奧運這個落差更激烈,臺灣發給金牌選手的獎金是2000萬,銀牌剩不到一半,只有700萬,銅牌則是和銀牌差不多的500萬。

要我決定,就會修改這個獨尊第一名,好像只有拿冠軍得金牌才可以光榮回來的獎金設計。但獎金終究不是由我決定的,而且放諸全世界,發給國際運動賽事的獎金都是如此設計,銀牌獎金直接對半砍,唯獨澳洲是一大例外──但他們發給奧運金牌的獎金只有折合新台幣約40萬,再砍半就所剩無幾了。

也許這就像全世界都知道太空人阿姆斯壯,沒有人記得登陸月球的第二個人是誰一樣。(附帶一提他叫做 Buzz Aldrin )但話說回來,正是這種非黑即白、go big or go home的果決乾脆,造成選手奪金的強大社會效應,逆轉結局也格外振奮人心。

你看,只要到最後一刻仍不放棄,就有機回贏得勝利。那隻臨門一腳,幾乎是龜兔賽跑教科書等級案例。

輸贏發生在運動場之外

綜合以上兩個條件,比賽選手上場後的求勝心念,極其純粹(心念本身很純粹,只是手段可能不一定就是了)。圍棋選手下棋時腦袋裡需要思考的,就只有跟前棋盤十九乘以十九總共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網球選手在場上,關心的世界就只剩周圍大約三十六乘以十八公尺的球場,以及那顆直徑六公分長滿毛的黃綠色小球。

那樣活在當下,純粹強大的正念,正是運動令人著迷的地方。而產生這種強大正念,正是運動比賽進行的短暫時間裡,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中每個人平等求勝的條件設定。

一旦離開運動場這個「真空」的場域,就會看到現實社會脈絡裡選手的真正起點,還有種種在賽場上看不見的不公平。

例如,許多報告顯示,運動天才的養成,和家庭資源是否有能力與意願栽培,正向關係明確,特別在網球、高爾夫、溜冰等菁英運動項目更是如此,這次眾所矚目的「棋王」許皓鋐就是一例,或是上屆冬奧滑雪冠軍「天才少女」谷愛凌。

再例如,國家資源也是關鍵。政府願不願意挹注經費,支持代表國家榮譽的選手出國比賽,很直接影響臺灣整體選手的表現。臺灣體育環境向來不受重視,只能被動等待謝淑薇這樣一路靠自己的「英雄」,披著披風降臨拯救國家體育,但這次亞運代表團設置中繼站,聘請資深廚師掌廚、提供營養師調配的菜單,讓選手能好好放鬆補充精力,對比之前選手出國比賽吃泡麵,天差地遠。

撇開短暫賽事過程令人著迷,選手終究是在現實社會中長大,受訓,磨練,然後出現在賽場短短幾分鐘。在掌聲響起前,落下後,賽場之外的地方,可能才是競技輸贏的真正場域吧。

作者對於世界是如何長成今天的樣子,具有執迷不悟的好奇心;喜歡把事件放到脈絡中看,把人放進時代中看。確信這個世界有一百種可能,我們所知所生活的只是其一,而那些途經的或等待實現的,還藏在皺摺中。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許家印出事代表中共經濟正加速下墜

自導自演的「Lin bay好油」讓一票政客大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