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東高工面臨退場危機!技職教育如何長遠發展?【獨立特派員】

面臨退場危機 技職教育學校的困境

位於台東的公東高工,於1960年由瑞士神父錫質平成立,辦學用心、深獲在地民眾喜愛,卻在2023年被教育部列入專案輔導學校名單,限期兩年改善,否則將面臨退場危機。

公東高工的學生們,在校園裡,熱鬧舉行年度成果展,展示自己創作的作品,模樣充滿自信。(圖/獨立特派員)
公東高工的學生們,在校園裡,熱鬧舉行年度成果展,展示自己創作的作品,模樣充滿自信。(圖/獨立特派員)

自2022年4月公告施行《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以來,全台已有13所私立高中職被列入「專輔學校」,而財務管理不善為其共同的難題,少子化的衝擊,導致招生人數不足,直接影響學校財政收入。不過,造成公東高工財務破口的原因,卻並不止於此。

公東高工校長李恭榮表示,老師們對於學生的指導都不會在意成本,每一名學生的實習材料費大概是一萬元,可是學費卻只能收到5200元左右,中間約有4800元的缺口。在這樣的情形下,老師們還是盡責地教導學生,有時候寫計畫也不一定能通過,財務缺口因此越累積越大。

公東高工積極尋求解方 退場審核機制如何衡量?

面對限期改善的巨大壓力,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公東高工使出渾身解數。校長李恭榮說:「要先自助而後人助,所以在不減薪、不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之下,請同仁們身兼多職,把人事費用慢慢降下來。」

李恭榮也提到,改善財務的部分除了董事會的支持之外,主要來自台灣社會各界的愛心,未來也會在對老師的權益有所保障之下,從10個科慢慢縮減成6個科。

公東高工教師謝甄芸說:「我們老師是非常自願一人身兼多職,當然這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教學品質,只是我們把自己的時間壓縮再壓縮。」

面對這樣的情況,教育部同時成立查核輔導小組,數度派人實地前往了解、介入輔導。國教署高中組組長黃瀞儀說:「他們對這所學校有非常高的向心力,而且企圖心跟教學熱忱都非常的強。大家都很有心,但是重點是,這些心應該是回到校務的發展。」

針對退場條例審核機制,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前立法委員劉櫂豪說:「這所辦學這麼卓著,而且有那麼好的歷史傳統的技職教育學校,它不應該只用單純的數字來衡量辦學成績。」劉櫂豪認為,除了全國一致性的標準之外,應該要有一個機制去評鑑,讓擁有優良傳統的學校,能夠永續培養更優秀的技職人才。

在校方與各界的積極努力之下,教育部於今年5月7日召開私校退審會,宣布包含公東高工在內,4所學校免除列專輔學校。(圖/獨立特派員)
在校方與各界的積極努力之下,教育部於今年5月7日召開私校退審會,宣布包含公東高工在內,4所學校免除列專輔學校。(圖/獨立特派員)

重重挑戰之下 公東高工的職人精神如何傳承? 

公東高工退場危機暫時解除,學生們可以安心地在這裡繼續學習。實習工廠裡,同學們聚精會神練習木工技術,公東高工木工科的卓越表現遠近馳名,吸引不少外地學生前來就讀。

來自新北的黃鈺傑,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身為外地學生的他說:「我在公東,可以更認識到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在未來的發展更需要什麼。這是我在台北,這個快時代、快流行下沒辦法感受到的。」

為了精益求精,除了白天上課,晚上挑燈夜戰、努力不懈的學生大有人在。(圖/獨立特派員)
為了精益求精,除了白天上課,晚上挑燈夜戰、努力不懈的學生大有人在。(圖/獨立特派員)

公東高工的教職員,有三分之一,都是返鄉服務、回饋母校的校友。已故創辦人錫質平神父,引進德國「師徒制」的教學方法,傳承的不只技術,更是專精致志的職人精神。

異地求學的黃鈺傑,克服了環境適應的困難,在國家競賽中頻獲大獎,更獲頒總統教育獎。無償付出與指導他的老師們,為他示範最好的身教,他也希望未來自己也能回來學校,把這分精神傳承下去。

不過,表現優異的黃鈺傑,當時就讀公東高工的選擇,也遭到家人的反對。他的處境也反映了台灣社會從教育體制的設計,到學歷掛帥的環境氛圍,在在都是技職學校招生困境的原因。

興學超過半世紀的公東高工,在偏鄉教育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僅提供弱勢學生受教的機會,更為他們開啟貢獻社會的可能。雖然順利解除列入專案輔導名單,但面對校務經營,公東高工往後的挑戰依然不少。如何在少子化的浪潮中,站穩腳步?如何在產業變革裡,殺出重圍?在在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公東、育仁、宏仁及興華 4所私校解除專輔
少子化衝擊同濟中學 財務惡化老師逾2年未領薪資
全球銀行財務危機淡化 美升息影響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