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8年有成 柯P:建立公部門與民眾的對話制度

台北市政府10日在台北2050願景計畫工作室舉辦「為公參做體檢─打造我們的 民主 DNA」 座談活動,柯文哲10日上午特別前往出席。
台北市政府10日在台北2050願景計畫工作室舉辦「為公參做體檢─打造我們的 民主 DNA」 座談活動,柯文哲10日上午特別前往出席。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十日表示,以前興建社宅大家都反對,但是現在社宅已經不是鄰避設施,而且大家都歡迎;因為透過溝通後,把在地的需求帶進社宅,對大家都有利,造就雙贏。而數據資料的應用是大家相當關心的,如何在隱私以及資料經濟中取得平衡是政府要建立制度,讓人民信任。

台北市政府十日在台北二0五0願景計畫工作室舉辦「為公參做體檢─打造我們的 民主 DNA」 座談活動,柯文哲十日上午特別前往出席。公參會一開始,信義區大仁里長林桂清首先發言,他強調,一開始的撒冥紙抗議廣慈園區建設,是對事不對人,他會這麼做就是當時都發局沒有做好溝通,之後能夠順利完成,也是都發局做好了溝通。

柯文哲則表示,十日是世界人權日,在這樣的日子裡討論這些題目特別有意義。八年前他進入北市府的時候,高舉的政治價值就是「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而「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就是從ivoting、參與式預算到公民參與。過去,政府在進行大工程時,從來沒有編列預算把社會溝通放到流程中一定要做的事情。但是社會溝通不能省,而且一定要走在最前面,在所有工程都還沒做之前就要先溝通。

柯文哲說,北市府有公民參與委員會、青年事務委員會及廉政透明委員會,委員都是上網徵選、透過遴選制度進來的。除了這三個委員會,還有參與式預算、ivoting、公民咖啡館、公民論壇以及願景工作坊等。

他表示,其實政府與民間的社會溝通方式相當多元,以共融式遊具為例,到今年底已經落成一百座。透過與社區居民不斷地溝通、設計,可以發現北市不再充滿罐頭式的遊具,而是更貼近當地特色、活潑、人情味的全齡且無障礙遊樂設施。

柯文哲指出,他到外縣市的時候常被問覺得北市哪裡做得最好?他都回:市場改建。大家可以到南門中繼市場去看看,他認為那是一個里程碑。

柯文哲說,市場改建最痛苦的絕對不是興建,是溝通,像環南市場有一千三百攤,社會溝通起來會有多辛苦可想而知。

他認為,全民參與的意義是不管你是誰,只要覺得這個議題跟你有關,就有資格參與,這才是公民參與的真正精神。他不怕面對反對的人以及遇到阻力,也不會輕易放棄,他希望這八年中留下來的其中一項是勇於和市民對話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