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回報機制 災防資訊一把抓

中國時報【科技部提供、李侑珊整理】 現今大眾習慣將生活資訊發布到社群媒體,科技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以下簡稱災防科技中心)自2015年開始運用社群網路,擷取災情最快訊息,並結合地理資訊定位技術,即時將災情綜整於地圖上,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期間,回報最即時的災情資訊,稱之為「公民回報」。 科技部以「科技守護台灣」為宗旨,在大數據技術發展下,災防科技中心多年彙整政府單位災防資訊,蒐整社群網路公開平台內資料,期望於災害發生期間,分析與綜整災情資訊,提供作為應變作業的參考資料。 科技部指出,目前災防科技中心已連結19個社群網路、213個頻道來源,平均每個月的純文字資料儲存量就高達300G,更利用資料索引平行化的技術,即時資料蒐集,10分鐘便可完成一次社群公開資料的蒐集。 除藉由技術蒐集社群公開的資料,災防科技中心也利用大數據的分析技術,以常見的災情敘述方式,分為時間、地點,將社群攀爬的資料,建構出地理關鍵字詞庫10萬8千筆。 透過災害描述詞庫、災情擷取模組,即時將民眾發佈至社群網路的文章快速篩選,再結合地理定位技術,將災情資訊繪製成為災情綜整地圖,提供給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做為防救災的參考資訊。 科技部表示,雖然災害的發生不可避免,但是減災與避災是災害防救科技發展上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這項攀爬技術已應用於每次應變作業中,災防科技中心會有特定的應變小組來處理社群所篩選出來的資料,從2015年至2019年,已經實際的運用於9次災害應變中,包括了颱風、地震與豪雨等災害的應變歷程。該項技術不僅有效地建立了社群資訊的來源,也能夠讓防救災人員,更直接、更快速地掌握即時的災情資訊,避免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與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