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出租人減徵戶達12.6萬 近5年六都戶數倍增

通膨跟房價齊揚,連帶房租跟著飆漲,讓無殼蝸牛吃不消,因此政府鼓勵房東將房子出租給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的民眾,成為公益出租人。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2022年全台12.6萬戶房屋,因房東成為公益出租人而房屋稅減徵,比2018年的4.3萬戶增加近2倍,而近5年六都的減徵戶數幾乎都倍數成長,其中增幅最多的為台北市,增幅高達7.6倍。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在2017、2018年的時候,其實整體的租金補貼的這一個計畫戶數,其實還不到7萬戶,但是現在幾乎是50萬戶這麼多,租金補貼的規模擴大,是有帶動整體公益出租,房屋稅減徵戶數的一個成長。」

陳定中表示,根據實價登錄統計,去(2023)年首都住宅的平均單坪月租金將近1500元,租一間10坪的套房,月租總額就高達1.5萬左右,因此租屋族申請補貼的情況較其他都會踴躍,使公益出租人減徵戶數的增幅居各都之最。

不過民間團體認為,若以全台符合租金補貼資格的租屋族約有120萬人去估算,截至2022年的公益出租人卻只有12萬多戶,供需之間的落差還是蠻大。

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廖庭輝指出,「很多房東他其實會擔心就是說,未來可能會有秋後算帳,然後查之前逃漏稅,目前公益出租人的減稅優惠,只有房屋稅地價稅跟所得稅,如果這個屋主他在5、6年之內,他可能有想賣房子的需求,那目前的土地增值稅跟房地合一稅,是沒有辦法適用公益出租人的減稅優惠,這也會讓很多房東他會比較卻步。」

民間團體認為,由於房價高漲讓租屋需求是上升的,對不少房東來說,可能不會有太多的誘因去研究相關的政策,且目前台灣還有大量的空屋存在。

該透過怎樣的方式讓中央去課徵空屋稅或囤房稅,增加有多房且空屋屋主的持有成本,進而釋出更多房源到公益出租市場,都是政府接下來該思考的課題。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住宅法》修正三讀通過 公益出租人資料不得為查稅依據
7/3擴大租金補貼計畫起跑 仍有民眾擔心房東漲租
政府編300億擴大租金補貼 7/1至8/31受理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