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宣布打造AI手語應用 《主題之夜Show》虛擬助理插嘴編登場

插嘴編(左)在《主題之夜Show》中與主持人鄧惠文(右)互動。(公視提供)
插嘴編(左)在《主題之夜Show》中與主持人鄧惠文(右)互動。(公視提供)

有鑒於AI技術快速發展,公視不但於上週舉辦AI國際研討會,宣布透過3年計畫,將聽障服務節目結合工研院團隊,聯手開發國內AI手語在媒體領域的應用,並與能火動畫合作推出AI虛擬助理,8日正式在《主題之夜Show》節目登場。

製作人莊又竑與能火動畫創辦人鄭義錡在AI工作坊中攜手展示的AI虛擬助理「插嘴編」昨正式上線,不但在《主題之夜SHOW》錄影現場亮相,還與主持人鄧惠文及來賓互動,毛茸茸的造型,加上犀利回話,讓鄧惠文現場連聲稱讚:「插嘴編好可愛唷。」

工作坊邀集歐、美、日等國影視工作者,帶來各國媒體在AI運用與第一線觀察,討論人工智慧的革新及可能衍生的問題。公視董事長胡元輝指出,在資訊傳播時代除了善用科技,也有責任用妥善、合乎倫理的方式應用在工作上,公共媒體更需注意在創新與責任間取得平衡,導入具有社會服務功能的應用。

日本NHK目前藉AI音聲辨識結合動態捕捉技術,讓虛擬主播打手語。(公視提供)
日本NHK目前藉AI音聲辨識結合動態捕捉技術,讓虛擬主播打手語。(公視提供)

副總經理陳昀利以公視節目《聽聽看》、《手語新聞》為例,與工研院技術團隊從明年度展開三年計畫,「建構標準SOP與手語資料庫,將完整的資料庫透過AI技術,強化台灣手語在文化藝術、新聞上的擴展與公共場合應用。」日本NHK研究員內田翼則分享藉AI音聲辨識結合動態捕捉技術,讓虛擬主播打手語,目前應用在日本天氣預報,並導入運動播報上。

參與研討會的世界公共媒體聯盟(PMA)執行長Kristian Porter,以及法國、德國、西班牙、日本、紐西蘭、瑞典、美國等9國媒體代表,各自發表AI在戲劇、動畫、兒童節目與聲音辨識等影視潛力。與會者皆同意導入AI可降低部分媒體營運成本,但強調科技運用需以人為本,必須對AI運用有所規範,應用時也必須對公眾揭載。

美國公視兒童台內容資深總監Abby Jenkins指出,故事本身可以由人撰寫,而節目過場內容等部分繁瑣工作可以交由AI協製提升工作效率,同時展示《Elinor wonder why》對話式影片,透過劇集作家與導演產出腳本、提出問題,借助AI科技讓影片與孩子互動:「過程中組織提問,會豐富孩子動機且獲得更多回應」。

瑞典公視製作人Tom Simon Staffans展示結合校園與AI科技,利用兩個星期時間拍攝出24集《聖誕奇蹟》節目,提出警告:「未來五年可能會有諸多因AI而引起的版權訴訟。」其中製作AI生成影像進行實驗發現,高達25%學生與記者對AI生成影像判斷錯誤,「在運用上應更加小心。」

公視總經理徐秋華(右起)、董事長胡元輝、副總經理陳昀利參與AI國際研討會。(公視提供)
公視總經理徐秋華(右起)、董事長胡元輝、副總經理陳昀利參與AI國際研討會。(公視提供)

更多鏡週刊報導
顏水龍經典《旭日東昇》再現 公視紀錄片留下拆封搬遷過
公視第二屆金V獎擴大徵件 10獎項鼓勵VTuber展現全方位才能
曬小孩、與孩子談分紅!? 公視節目探討兒童網路隱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