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攜手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 多視角直播《印象台灣》線上音樂會

公共電視邀請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合作,於本週六(9/17)晚上七點半到至八點半,多視角LIVE直播《印象台灣》線上音樂會,全程以4K超高畫影音拍攝、5G傳輸,運用業界首創零延遲串流直播多視角技術,提供閱聽人嶄新的影音饗宴體驗。在多視角部分,除了提供平常音樂會轉播的視角,另提供高角度俯瞰的「全景視角」、近距離觀賞的「近距離視角」,以及「指揮視角」,讓觀眾自由隨選視角欣賞精彩的演出,如同親臨現場,直播結束後也比照一般演出、影片立即下架。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在指揮古育仲帶領之下,帶來第三十屆傳藝金曲獎榮獲最佳演唱獎的專輯《印象台灣II》,首度多視角影像化演出。曲目編排豐富多元,富含台灣各族群的文化底蘊,集結來自國際的傑出作曲家,與台灣當代作曲家錢南章、石青如、萬益嘉等位合作,從台灣特有的地景風物、飲食文化等多元人文風貌為創作元素,激盪出專屬於台灣的合唱曲目。演出曲目包括:《主禱文》、《最後的住家》、《群山歡唱》、《讚美歌唱》、《一的炒米香》、《油桐花》、《髻鬃花》、《月亮代表我的心》、《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流浪到淡水》等名曲。

《主禱文》是台灣當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蕭泰然的台語聖詩;《最後的住家》是馬偕博士的詩作,印尼作曲家Ken Steven深受感動,便以此為歌詞譜寫了這首曲子;《群山歡唱》為作曲家萬益嘉所創作,以對大自然的崇拜與敬畏為題材,歌詞採用台灣原住民西拉雅族語。而《讚美歌唱》為魯凱族歌謠,演唱的版本選自作曲家錢南章所創作的合唱交響作品《馬蘭姑娘》組曲;《一的炒米香》以傳統唸謠為歌詞,凸顯唸謠本身鮮明的旋律性和節奏感,並穿插了另一首可愛唸謠《ABCD狗咬豬》的片段,更加強調出傳統唸謠的口語特色。

緊接著,由呂金守創作童謠《油桐花》,藉由描繪風景來訴說客家族群溫柔敦厚的個性;《髻鬃花》是作家葉國居筆下阿婆頭上的髮髻,隨著光陰荏苒,青絲化為鶴髮,由作曲家鄭朝方將其譜寫為歌曲。而華人耳熟能詳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則經由台北愛樂合唱團,委託作曲家冉天豪編寫為合唱版,為這首歌曲增添了幾分典雅細緻的氛圍。《刻在我心底的名字》為台灣知名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主題曲,延伸了電影主角不曾說出口的情緒,像是在夜裡對著思念的人喃喃自語;最後壓軸登場的是唱遍全臺的《流浪到淡水》,為創作人陳明章有感於盲人歌手金門王與李炳輝走唱人生的真實經歷,所創作的作品。

公視《印象台灣》多視角LIVE直播線上音樂會,揉合多重的台灣印象元素,加入樂曲表演之中,搭配卓越的零延遲多視角播放技術,閱聽人可以自由選擇最喜愛的感動瞬間,保存在心中。

公視攜手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印象台灣》多視角LIVE直播線上音樂會。(公視、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