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自砸招牌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從製作罷樑紀錄片淪為政黨傳聲筒、轉播奧運有一搭沒一搭,到嘲諷奈及利亞奧運選手的性別,一連串的荒腔走板,全出自公視之手。這個號稱「屬於全體民眾」的媒體,今年從納稅人口袋拿走23億補助,創歷史新高,實際上卻是用高級的預算,做出低級的表現,改革公視已是刻不容緩。

本屆奧運性別爭議不斷,我國拳擊女將林郁婷無疑是最大受害者。在此之際,公視轉播女子舉重時,卻以輕挑口氣質疑奈及利亞選手「這是男的還是女的?」成為性別歧視幫凶。無論有心或無意,犯下如此錯誤,恐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公視對「公共媒體本業」的怠忽職守不是今天才發生。

以近期為例,公視日前播出《拆樑行動─新世代的政治參與》紀錄片,內容盡是罷免團體炮轟謝國樑,整部影片猶如政黨宣傳片,不僅涉嫌違反《選罷法》有關公共廣播電視「不得播送競選及支持或反對罷免案的宣傳廣告」規定,更違背《公視法》「不得為任何政黨宣傳」的精神。

又或是,教育部砸8千萬補助公視、華視轉播奧運,結果17天賽程,公視只轉播百餘小時,導致國人除非付費訂閱網路體育台,否則就只能「用圖片看奧運」;對於不諳使用OTT,乃至偏鄉或經濟弱勢者,公視都未做到維護國民知之權利的義務。更甚者,轉播聊勝於無就罷了,還對選手的性別丟石頭,真是既砸鍋也砸招牌。

公視去年在綠委主導下,修法拿掉每年受政府捐贈9億的上限,因而在今年取得23億補助,事實卻證明製播素質愈補愈大洞。因此,公視的問題顯然不在「錢」,這個本以服務公共利益為宗旨的媒體再不改造,將離閱聽眾愈來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