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總局發表螢火蟲公路繪本 展現「型框植生」成效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1日電)公路總局五工處今天舉行「神秘的螢火蟲公路」繪本新書發表會,繪本以簡單有趣形式呈現阿里山公路「型框植生」生態工法如何復育螢火蟲,要讓兒童瞭解生態保育重要性。

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今天上午在台18線57.2公里處梅園樓觀景飯店舉辦「神秘的螢火蟲公路」繪本新書發表會,邀請隙頂國小師生與會,並由繪本的插畫家黃嬿羽、螢火蟲生態專家吳加雄,現場講解書中內容。

第五區養護工程處長郭清水致詞表示,阿里山地區目前約有40多種螢火蟲,阿里山公路沿線,也是台灣少見一年四季都有螢火蟲的區域。

郭清水說,阿里山公路不只夏螢出沒,還有台灣特有種冬螢-鋸角雪螢,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不只守護公路安全,更有保護當地原生環境的使命,透過「型框植生」工法保護邊坡,讓螢火蟲有安全的家,也使得台灣多元物種在公路旁欣欣向榮。

「神秘的螢火蟲公路」作者嚴淑女,今天不克到場,以錄影方式說明繪本是以簡單有趣的形式,透過繪本主人翁冬冬童稚純真眼光,觀看公路總局生態工法的施做,使得螢火蟲成功在公路旁飛舞的故事,讓讀者更能輕易理解公路總局為了保育自然所做的努力。

第五區養護工程處阿里山工務段長蔡衛勇告訴中央社記者,民國98年在莫拉克風災後重修阿里山公路,發現螢火蟲的數量相較過往減少很多,五工處決定從國外引進友善環境的「型框植生工法」修復邊坡。

蔡衛勇說,「型框植生工法」是將邊坡落石框成方格,並在方格內種植不同種類的草,穩固土基的同時,也成為蝸牛和蛞蝓的巢穴,蝸牛和蛞蝓是螢火蟲主要食物來源。

另外,路肩閒置的隙地空間,五工處也運用綠建材穩固隙地邊坡,回填卵塊石,並鋪上木屑和落葉、灑上草種,全面綠化,並嚴格禁止在公路範圍內使用農藥和除草劑,營造友善生物的自然環境,才有螢火蟲公路的出現。

工務總局將十幾年來工作人員的努力拍成微電影「四季螢光」,去年獲得全球電影競賽、美國最佳短片競賽影展、休士頓影展等大獎,今年則出版兒童繪本,讓生態保育向下扎根。(編輯:陳仁華)11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