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門事件》轉眼間過了35年 北京形象下滑 中國再次與國際疏遠

今天國際社會對中國感到不安的根源不是槍聲,而是北京侵略性的工業政策以及對鄰國的軍事挑釁。(圖片來源/flickr)

中國1989年6月4日解放軍以坦克和機關槍輾壓屠殺手無寸鐵的上萬名學生,史稱「六四事件」經過35年,2024年6月4日中共政權依然最害怕民眾,下令天安門城樓4日「全天關閉」,國家主席習近平政府也和國際社會漸行漸遠,美中瀕臨脫鉤。

北京的國際形象長期下滑

《華爾街日報》當天刊出紀念「八九六四」的報導指出,1989年,中國對民主活動人士的血腥鎮壓引發北京與西方關係的重大危機。在大屠殺35周年之際,中國領導人的行為面臨國際社會常見的反擊。

今天對中國感到不安的根源不是槍聲,而是其侵略性的工業政策和對鄰國的軍事化,以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國家安全議程,該議程限制了國內的個人自由並影響了國外的事務。

1989年,中國還是貧窮且相對落後的國家,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後,經濟飛躍成長,如今成為經濟強國,得到強大的軍事和外交力量的支持,力爭重塑全球秩序,意圖將獨裁威權意志強加於國際社會。

研究中國問題40多年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智庫胡佛研究所榮譽訪問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表示,北京的形象正在經歷「系統、漸進、長期式微的趨勢,而不是像1989 年那樣受到一次性衝擊」。

沈大偉指出,目前北京在抵抗外部壓力方面處於更有利的地位,但當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反感比天安門事件之後更為全面,不僅限於西方。

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大幅下滑,許多國家政府正在重新考慮貿易關係,北京的人權記錄又回到國際關注的中心,這是1989 年以來中國從未經歷過的負面力量。

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大幅下滑

蓋洛普一項針對美國人對中國態度的長期民調顯示,不利因素顯而易見,今天對中國的好感度剩下20%,遠低於八九六四不久後的34%。

有證據表明許多人感覺到美中處於新冷戰。引人注目的是,蓋洛普數據顯示,1989年,美國對蘇聯的好感度要高得多,達到62%,當時冷戰逐漸結束,自信的美國沒有遭遇強有力的對手。

中國的經濟成長也更接近天安門事件後最低點:1990年的3.9%,想當初成長率高峰時期,曾有幾年的成長率達到兩位數。

現在經濟不景氣說明民眾對北京中央政策制定的悲觀情緒,而類似天安門事件的民眾騷亂事件增加,加深整體悲觀情緒。

天安門事件後,中共加強國內安全,集中精力消除未來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的機會。它也給出胡蘿蔔,同時追求自由化的經濟政策,以增加人民財富和推動現代化。

特別是,當局加倍努力與民眾達成一項有默契的協議:以改善經濟,交換不容置疑的中共政黨權力。

北京不給胡蘿蔔了,有錢民眾外逃

例如,律師柯恩(Jerome Cohen)的績優美國客戶像被1989年炸彈爆炸一樣,紛紛逃離中國,中國有錢民眾也想辦法移民外國,資金外逃令北京領導人感到不安。「北京知道自己在國際關係方面做可怕的事情,他們非常努力試圖減輕衝擊。」柯恩說。

1992年初,時任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視察廣東省,這是一個關鍵的一步,他釋放中國將採取「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戰略的信號,吸引外國投資人回來。

柯恩說,儘管天安門事件令人恐懼害怕,但是鄧小平的開放政策仍然發揮作用,因為「中國經濟的未來似乎有說服力」。

當初中國不僅是重新加入國際社會,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和最大的FDI接受國,在全球經濟體規模的排名從1989年的第11躍升至第2名。

中國經濟繁榮淹沒國際批評北京的聲音。多年來,天安門抗議活動的倡導人周鋒鎖一直被問到一個令他沮喪的問題:「屠殺學生後中國不是穩定了嗎?」

周鋒鎖通常這樣反問:「如果殺人可以帶來更繁榮的經濟,你會這麼做嗎?」現在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悲觀,他說:「已經沒有人再問我這個問題了。」

中國對鄰國發動軍事挑釁

早在1989年,西方仍有可能孤立中國。共軍六四血腥鎮壓之後,時任領導人鄧小平曾指示幹部不要對抗國際譴責:中國隱藏自己的優勢,等待時機:韜光養晦戰略。

今天國際社會對中國感到不安的根源不是槍聲,而是北京侵略性的工業政策以及對鄰國的軍事挑釁,還有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國家安全議程,限制了國內的個人自由並影響外國的事務。

習近平反其道而行之,拋棄鄧小平的開放政策與韜光養晦,派出「戰狼外交官」,怒嗆批評中國批評的人是,並主張南海為中國領土領海,激怒東南亞鄰國。

考慮到中國的實力和貿易聯繫,如今外國針對中國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即使世界上更多地區:亞洲大片地區和全球南方國家對中國的軍國主義、重商主義和影響力表現出疑慮。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不同的國家,今天是西方,特別是美國對中國的野心以及它要去哪裡感到憂心忡忡。」沈大偉說。

習近平畏懼中共重演縮聯解體

即使普丁2022年2月發動戰爭,侵略烏克蘭,但習近平仍堅定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建立的密切關係,這也顯示中國挑戰二戰後全球秩序的意圖。

普習5月中旬會面,慶祝雙邊中俄建交75周年,但忽略另一個關鍵的35周年紀念日: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1989 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北京之行。

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30年來首次訪問北京,當時的背景是中國各大學學生佔領天安門廣場以及中共內部對於如何處理學生運動,出現分歧,6個月後,柏林圍牆倒塌,為蘇聯帶來厄運,連帶威脅中國等其他共產主義政權。

美國大學中國問題學者托里吉安(Joseph Torigian)表示,習近平如今的執政理念反映1989年的雙重危機。

「中共認為6月4 日以及蘇聯的解體都是真實教訓。習近平表現出改革會導致社會混亂的恐懼,他大概認為國家統一需要強大的軍隊,而且他不信任西方國家。」托里吉安說。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英特爾季辛格大打台灣牌 AI PC夥伴宏碁陳俊聖、華碩施崇棠同台共襄盛舉
IDC 預測:換機週期和AI PC出現將推動2024年PC市場微幅成長
520新政府、新國會政經情勢及民意解析:人民才是最大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