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省思(三)那一年,工人與各行各業都是主角

1989年6月3日,人民大會堂前民眾與軍警發生衝突,一位工人被毆打得滿身是血,手中仍抓住一頂軍人在衝突中失落的鋼盔。(圖:六四檔案)
1989年6月3日,人民大會堂前民眾與軍警發生衝突,一位工人被毆打得滿身是血,手中仍抓住一頂軍人在衝突中失落的鋼盔。(圖:六四檔案)


【引言】如果僅僅以「學生運動」或者「學潮」來定義六四,是不準確的,更是不公平的。它不專屬於學運領袖和知識精英。在這場民主運動中,工人階級的參與在1949年之後的紅色中國是史無前例的。在北京,「首都工人自治聯合會」的成立,將共產黨過去「從前當牛馬、現在要做人」的革命電影台詞變成了現實。1980年代的中國勞工,或許讀書不如大學生多,但他們質樸的情感和對正義的追求,是六四民主運動中最為耀眼和光輝的旗幟。而工人們不論是六四期間還是鎮壓之後,所表現出的堅定意志和勇氣,更是不輸成功打敗共產黨的波蘭獨立工會「團結工聯」。工人在六四時的壯舉戳破了「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的謊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必須在廿四小時之內無條件接受絕食同學的兩點要求。否則,我們將從5月20日上午12時開始,全市工人總罷工24小時,並根據事態的發展決定下一步的行動。」這是1989年5月末,獨立於中共的北京工人自治會籌委會發出的宣言,也標誌著紅色中國真正的工人階級當家做主開始步入真實。

1989年4月到6月的中國,各地群眾上街遊行、抗議、靜坐。這些參與者,絕不僅僅是學生,而是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在北京,當學生開始絕食後,幾萬、十幾萬、幾十萬、上百萬人的街頭運動,已經將六四的定義從學生轉化為全民。這其中,工人是最為重要和寶貴的參與者。

砸爛小瓶  工人創意無限

在中國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慶,因為工人們的組織和參與,群眾癱瘓了市內交通。當地工人們或許書寫不出像學生們那樣有震撼力的標語、大字報、口號,但他們表達熾熱情感的方式卻具有非凡創意。很多工人在遊行中手持竹竿、長鐵棍,棍子上頂著一個小玻璃瓶。每當群眾歡呼和鼓掌時,工人們就將小玻璃瓶砸爛在地上。砸爛小瓶,就是砸爛小平的諧音,表達了當時他們希望鄧小平下台的願望。

在1980年代中國思想解放運動中,被鄧小平點名批判的代表人物王若望,最喜歡去講座、演說的地方就是工廠。他的很多金句名言,都是在工廠座談時出現的。與高高在上的知識精英不同,王若望是工人出身,所以講話貼地而有力。這種風格是被中共官方認證的。六四鎮壓後,中共的學習材料中,稱方勵之、劉賓雁還披著知識分子的外衣,而王若望的言論卻是「潑婦罵街」。或許是受王若望的熏陶,在上海這座具有工人階級鬥爭光榮傳統的偉大城市,當火車竟然殘忍地撞向在鐵軌上靜坐的民眾後,工人們的反應也很直接:一把火將這列火車燒了。熊熊烈火,是工人們對黑暗的憤怒與仇視。

工人被捕人數最多 李旺陽枉死引爆數萬港人上街抗議

六四槍聲後,學運領袖們走的走、逃的逃。曾有人統計,在中國的六四大抓捕中,2萬多人被送入監獄,超過15000人是工人。組織罷工是被用得最多的罪名。在上海燒毀火車的工人被判處死刑後處決。工人們是六四運動中最廣泛、最團結、最堅定、最偉大的參與者。他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是家庭、社會的螺絲釘,在民主運動中,他們不計較名利,仍然是螺絲釘,保護學生、阻擋軍隊、癱瘓交通。坦白說,共產黨從來不怕學生上街,他們怕的是工人,因為工人與中共最在意的生產生活秩序息息相關,所以中共一方面佯裝與學生對話,另一方面卻對工人下重手。

六四後的二十多年,有一位工人成為了普通中國人良心的代表。他叫李旺陽,是湖南邵陽的工人。李旺陽六四時期是邵陽工人自治聯合會的領袖。六四後被判刑十多年。他遭受酷刑、被鎖入棺材,最後雙目失明。但是他從來沒有向惡勢力退縮。第一次坐牢,出獄後第二次坐牢。六四後,李旺陽在監獄中度過了整整23年。2012年,李旺陽接受香港有線電視台專訪,最後一次為民主大聲疾呼。不久後,當局宣佈他「自殺」。當廣州的中山大學出具虛假法醫證明為「自殺」的無恥言論背書時,數以萬計的香港人走上街頭,湧向北京在香港的辦公地點——中聯辦。很多人對李旺陽的最後印象,是那張令人淚目的照片:他的頭顱被一個白色布繩套著;但李旺陽卻堅定地站立著,如同一個戰士;他的親人悲痛欲絕地靠在他的後背上……

李旺陽離世 李旺陽們的反抗仍在繼續

李旺陽留下了名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了國家早日進入民主社會,為了中國早日實現多黨制,我就是被砍頭,我也不回頭!」他做到了。李旺陽白死了嗎?絕沒有。李旺陽死後一年,2013年9月25日,因為遭遇暴力執法,為了保護自己財產而持刀刺死中國城管執法人員的下崗工人夏俊峰,被執行死刑。夏俊峰出殯當日,各界送喪人士組成的車隊綿延不絕,車輛不斷鳴笛發出最深沉的控訴。台灣藝人伊能靜宣佈收夏俊峰兒子為自己義子,助其長大成人。7天後的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一位中國網民留下了這樣的一段簡單評論:「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生日,是一個小販的頭七。」

作者》魏方望  專欄作家。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六四前夕再捕1人 鄒幸彤舅父涉犯基本法23條
紀念六四35週年 海外人權活動人士遭死亡威脅
香港基督教媒體六四前頭版開天窗 稱毋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