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省思(一)像人一樣站起來

六四不僅是1989年6月4日那一天的廣場槍聲,其實啟迪民智的火炬是伴隨對毛澤東時代的反思和檢討引發了人民對獨裁的抗爭。(1989.5.25/六四檔案)
六四不僅是1989年6月4日那一天的廣場槍聲,其實啟迪民智的火炬是伴隨對毛澤東時代的反思和檢討引發了人民對獨裁的抗爭。(1989.5.25/六四檔案)


——傷痕的控訴、反思的深刻、啟蒙的號角

【引言】如今,六四的責任歸屬問題,大家多指向鄧小平,但最應為此負責的卻是毛澤東。因為六四不僅是1989年6月4日那一天的廣場槍聲,其實啟迪民智的火炬是伴隨對毛澤東時代的反思和檢討引發了人民對獨裁的抗爭。而在當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廣場上對人民使用武力的,也是毛澤東。所以,六四的起點是毛澤東時代張志新、林昭的反抗,轉折點則是文革結束後的解凍和啟蒙。這是一段不能被忘卻的思想交鋒史,更是今天中國共產黨進行思想輿論控制的根源和肇因。

文化大革命不僅害苦了中國人,也讓跟毛澤東一起打江山的老革命們深受其害,因此大家紛紛展開對毛澤東的控訴。對文革、對階級鬥爭路線、對毛澤東的反思和批判,拉開了毛死後中國人思想解放的大潮。人們在北京的西單民主墻張貼大字報,抨擊專制獨裁,主張民主政治的第五個現代化。鄧小平為了打倒毛澤東的接班人華國鋒,利用西單民主墻形成寬鬆輿論,成功上位。當時追求正義的百姓,用集會支持了鄧小平。但緊接著,當人民的反思開始直指黨天下、家天下、紅色權貴時,鄧小平取消了人民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自由。最滑稽的,莫過於中共文宣系統。1979年3月22日,《北京日報》發表文章——《人權不是無產階級的口號》,公然否定人民對人權的追求。再看中共後來將人權寫入憲法、中國高官不斷宣稱中國的人權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啞然失笑。

北京之春曇花一現 卻影響深遠

西單民主墻帶來的北京之春、中國之春曇花一現。但這沒有阻止中國1979年開始的文學、文化和思想解放。毛澤東時代,大喊階級鬥爭,不斷強調黨性、階級性、革命性,卻沒有了人性。作家白樺創作劇本《苦戀》,回國報效的畫家冤死之前在雪地寫下一個人字。文革的黑夜,沒有讓大家失明,黑色的眼鏡也還是眼鏡,大家依舊尋找光明。《在社會的檔案裡》,諷刺了林彪為自己兒子選太子妃的歷史。具有啟蒙深刻性的紀錄片《河殤》乾脆來了一個大洗禮,徹底否定和批判了傳統的中國文化和文明,主張全面向西方海洋文化接軌。這等於是學習日本,再來一次脫亞入歐。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是1980年代中國思想解放的代表。三人的身份正好對應教授、記者、作家。對比如今的中國大學教授只會寫垃圾論文評職稱、記者只會歌功頌德堅持媒體姓黨、作家只會寫紅色經典,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顯然是那個年代中國的人格者。

從1970年代末開始,中國近10年的反思運動、啟蒙運動對中國人的影響極大。它否定了中共黨國的革命理論、推倒了個人服從組織、人民效忠國家、黨員服從領袖的社會輿論。人們開始相信人性的價值和力量,也不斷探討人的異化和昇華。因為當時的中國民眾和青年學生,不再相信人是政權的螺絲釘,而是信奉人就是人,有道德、有追求、有尊嚴,因此1980年代的中國大學生甚至是整個社會,才會形成一種類似於前公民社會的公共意識,才會在1989年走上街頭。這與傷痕文學、思想解放分不開。

白紙是民主墻大字報的下一頁

歷史從來都不是隔斷或割裂的。著名學者王德威曾經說:沒有晚清,何來五四。没有晚清的新学教育、新政改革,何来五四的呐喊?我們觀察六四也一樣。沒有傷痕、沒有反思、沒有啟蒙,何來六四?沒有西單一張紙,何來六四悼國殤?

最明白這個道理的,其實莫過於中共。從六四結束至今,中共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整頓、治理的領域,就是文學藝術、高等學校、新聞媒體。最近,中國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規範大中小學師生言行,頭一條就是不能反黨、反社會主義、反對黨中央。正能量的文藝作品、紅色經典鋪天蓋地。新聞媒體作為政權的筆桿子,更是要牢牢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文學藝術、高等學校、新聞媒體是中國意識形態戰場的主陣地,守住這塊陣地,築牢抵制西方思想滲透和顏色革命的防線,遠比拿槍去鎮壓上街的民眾要更有效、更積極。

中共的做法無用嗎?在近期的中國,哈爾濱地鐵上,一個全身名牌的年輕人,怒斥一位正在講述基督教的老太太。這個年輕人痛斥老太太是文化入侵,年輕人還說:中國人要有文化自信,不要相信耶和華造人,而是要相信女媧造人。全程中,老太太始終只是微笑地看著這個年輕人。這真是應了《聖經》中那句話:饒恕他們,他們不知道他們所做的。

但中共的做法有用嗎?其實也沒什麼用。2022年中國白紙運動時,湖南長沙的大學生高喊:像人一樣站起來。這和1980年代的傷痕、反思、啟蒙幾乎一樣。但其實也不奇怪,因為2022年白紙運動的那一張張白紙,其實就是西單民主墻上大字報的下一頁。

作者》魏方望  專欄作家。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香港雜記】九龍城寨與武打片
六四35年 記香港《蘋果日報》每年六月五日的頭版
六四35週年將屆 天安門母親呼籲習近平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