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5年 記香港《蘋果日報》每年六月五日的頭版

香港《蘋果日報》在2021年6月24日停刊,最後一份《蘋果》印刷破紀錄的100萬作告別,至今已過了近3年。《蘋果》創辦人黎智英說沒有六四就沒有《壹週刊》和《蘋果日報》,報章從1995年創刊以後的26年,每年六月五日的頭版必定報導維多利亞公園舉辦的悼念六四燭光晚會。《蘋果》的風評毀譽參半,開娛樂狗仔隊先河,為搶銷量譁眾取寵﹐但與此同時,從創刊到停刊,它始終如一地不畏強權,批判政權,報導社會真相,被奉為守護香港自由民主的圖騰。

六四屠城促成黎智英創辦《蘋果》

黎智英對六四的情義結與其生平有關,而《蘋果》的創刊某程度上亦是六四事件促成,因此「蘋果人」對六四有近乎偏執的堅持,這可說是企業文化,亦是報格所在。黎智英在八十代創辦服裝品牌佐丹奴(Giordano),1989年六四事件後印製20萬件「下來,我們憤怒了﹗」等標語的民運T恤給送給參與遊行的市民,佐丹奴隨即遭北京封殺,黎出售股權並創辦《壹週刊》。1994年黎在《壹週刊》發表《給王八蛋李鵬的公開信》,譴責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外訪德國時指八九民運是動亂,鎮壓學生是正確的言論。佐丹奴因此被迫結束在中國大陸所有業務,及後黎專注傳媒事業,翌年創辦《蘋果日報》。

很多香港的傳媒人都知道,《蘋果日報》每年六月五日的頭版必然留給「六四」,但曾經發生過差點「斷攬」的風波。2009年6月4日《蘋果》編採部就翌日頭版出現爭拗,因該報獲得香港首富李嘉誠二子李澤楷與女星梁洛施一家三口的獨家照片,因當時二人的戀情並未公開,梁秘密產子的消息必然引起全城轟動。對比年年如是,無法刺激銷量的「六四晚會」與李澤楷一索得男的勁爆新聞如何取捨﹖當時決定魚與熊掌都要兼得,所以把六四新聞製作專叠,而首富之子的新聞則放在A叠,以類似雙頭條的做法取巧。(編按:香港報章慣以英文字母分類,A為要聞、B為財經新聞、C是娛樂新聞,如此類推。因此報章頭版必然是A叠,專叠則以專題方式獨立於原有分類。)

《蘋果》前社長張劍虹六四25周年在報章專欄提及此事:「有一年六四,《蘋果》要開專叠做六四新聞,原來的A叠做李澤楷做老竇(爸爸),不少報販用李澤楷蓋住六四,《蘋果》被讀者罵到狗血淋頭。讀者對《蘋果》的期望,可見一斑。自此以後,六四燭光集會一定用A叠做。」要知道,《蘋果》不單是六四前後兩天才報導相關新聞,在大概一個月便開始不間斷報導六四專題,投放大量人力物力,派員走訪世界各地採訪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天安門母親、六四幸存者與見證者等。

最後六四頭版:民心不變

2021年6月5日是《蘋果日報》最後一個六四頭版,標題為「封得了維園 鎖不住人心」,導言寫道:「六四32周年,維園淪為天安門,良心禁足。警方在維園、在獅子山、在全港多處集結重兵,嚴打一切悼念六四活動。圍着事實的真相,圍着願望與理想。每年每夕都會佇立的民主烈士碑和碑前的鮮花不見了,換來是駐守無人足球場的警察和腰間的槍彈;曾經年年高唱的《自由花》滅聲了,被警方廣播所取代;當年的坦克車,今年換上水炮車。未有改變的,是民心。」那時支聯會的六四燭光晚會已被迫第二年停辦,其時黎智英亦已身陷囹圄,而《蘋果日報》在兩個多星期後亦被迫停刊。

2024年6月4日,記《蘋果》歷年六月五日頭版,待自由花開。

1996年 燭光不熄 英魂不滅 四萬五人擎燭悼六四英魂

1997年 人心不死 燭光不滅 回歸前最後一次悼六四

1998年 天泣民悼 暴雨悼六四

1999年 六四慘案難忘 十年記憶猶新

2000年 六四薪火傳新一代 四萬五人參加11周年燭光集會

2001年 12年後 血仍未冷

2002年 我們忘不了六四

2003年 七一再來反23 陳日君:中國民主由香港做起

2004年 15年了 八萬二千人燭光悼六四 香港人有良心

2005年 四萬五千人風雨中燭光悼六四 香港的風采

2006年 逾四萬人出席集會 六四未平反 燭光不滅

2007年 5.5萬人悼六四 老師帶學生認識真相 血的歷史 淚的教育

2008年 4.8萬人點亮維園 堅持平反六四 悼

2009年 中國的脊樑 歷史的紀錄 20萬人悼六四

2010年 15萬人維園悼六四

2011年 六四22年 15萬人維園悼念 燭光不滅

2012年 18萬燭光悼六四亡魂 這是我們的良知

2013年 淚雨 15萬人維園哭六四

2014年 讓全世界看到我們的燭光 逾18萬人出席集會

2015年 舉燭悼六四 撐傘爭民主

2016年 12.5萬人燃亮維園 不離不棄

2017年 11萬人維園悼六四 幕失莫忘

2018年 11.5萬人悼六四 「結束一黨專政」響徹維園

2019年 風雨30年 18萬人悼六四

2020年 衝破維園封鎖 萬人悼念六四

2021年 封得了維園 鎖不了人心

作者》余知宜  在香港從事傳媒工作二十多年,走訪社會各界,目前在台,不忘記者初心。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香港雜記】煙友
賴清德就職後 中國又對台經濟脅迫的考量為何?
【香港雜記】香港的傳統美食 -- 盆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