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寫書回憶父親-章氏兄弟的「猴王」之路

《金猴宗師-我的猴王父親六齡童》新書首發式。(圖:六小齡童提供)
《金猴宗師-我的猴王父親六齡童》新書首發式。(圖:六小齡童提供)

▲《金猴宗師-我的猴王父親六齡童》新書首發式。(圖:六小齡童提供)

談到中國戲曲《西遊記》,不得不提及孫悟空這個不朽的角色,而與孫悟空緊密相連的便是猴戲藝術。猴戲藝術在戲曲界有兩大著名流派,被人們譽為「南章北李」。其中,「北李」代表以京劇為代表的李萬春先生的北派猴戲,而「南章」則指的是以紹劇猴戲為代表的六齡童的南派猴戲。正是透過他們的發展和創新,孫悟空這個角色得以在觀眾心中擁有不同的形象,這些扮演孫悟空的演員們,將孫悟空賦予了靈魂,成為觀眾心中永恆的記憶。

今年正逢紹劇表演藝術家六齡童百年誕辰。他的兒子,央視《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在經過八年的精心打磨之後,追溯了他父親的藝術生涯。在這本名為《金猴宗師-我的猴王父親六齡童》的書中,父子之間的回憶交織著父親與戲曲、與猴戲的一生,被生動地呈現出來。

這本書透過章家與紹劇幾代人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講述了六齡童與猴戲的不解之緣。透過父輩的故事,也向讀者講述了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他的根源以及靈魂的來歷。在六小齡童的人生經歷中,他的二哥小六齡童早逝,留下了對六小齡童的最後遺言,構成了六小齡童對孫悟空和美猴王角色最純真的追求。為了實現這個追求,他不懈地努力練習,努力表演,最初只是為了能再次見到他已故的哥哥。

六小齡童的兄弟深情在其父六齡童的一生中也有一個特殊的人,他就是七齡童,六齡童的哥哥。這位七齡童一直是六齡童走上戲曲之路的引路人,也是他一路上最大的支持者。

這本書不僅是對猴戲藝術的回顧,也是一份珍貴的家族回憶。透過這本書,讀者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六齡童一家與中國戲曲的緊密聯繫,以及孫悟空角色的傳承與創新。這段家族傳承的故事不僅是一部戲曲史,更是一部中國文化傳承的故事,讓人們更加珍惜和傳承這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