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 提升都市交通效率

中國時報【本文由謝富來口述,黃琮淵整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推共享汽車、在台灣適合嗎?客觀數據分析,每台車一天平均用不到2小時,既然使用率不高,就有利基推「共享」,且如果共享汽車做得起來,除了增加停車位周轉率外,更能提升都市交通效率。 過去曾有個論點,認為一旦共享運具太過盛行,很多人就不買車了,其實未必。因為每個人對於用車的心態不一樣,有的很理性,有的人卻充滿感性,如果是從擁有車輛、或是愛車成痴這塊出發,他還是會買車。 就像這幾年捷運一直開通,但汽車銷售還是沒太大變化,想要有車的人就是存在,不可能叫他不買,甚至多數人把車當作「個人空間」,希望在車上放自己的東西、開車時放喜歡的音樂,他也不會接受共享。 更何況,共享運具再怎麼普遍,都不會比停在自己家裡方便,有些人就是不想多走那幾步路,所以他還是要買車。所以我說,多種運具就提供多種組合,會比擁有單一交通工具更具綜效,這絕非零和的概念。 其實「共享」是對的,很多人抱怨台北市不好停車,其實想想,有多少車是沒在開,佔住停車位的。如果今天有個共享環境,路上很多車子,讓想用車的人隨時隨地都能租到,需求就能夠被創造出來,情況也會不同。 這些過去不租車的人,開始租車了,這些被租的車輛使用率就會提高。對經營者來說,因為使用率提高,就要定期汰換,汰換速度會比個人戶早很多,增加車市銷售,屆時共享運具將與傳統車市銷售互利共生。 舉個例子,除非是極端的換車,否則一台車開個10年、15年不為過,如果用車習慣從自有改成共享,經營者每3年就要換掉一次車,等於換3到5次車,這中間多出的汰換數,就創造新車銷售,是種生生不息的經濟循環。 持平而論,共享共用比專享專用更經濟、更具效率,台灣因Youbike帶起共享經濟浪潮,提供租賃汽車很好的切入點,若能夠提供合理價格、形成口碑,使用習慣就會慢慢養成,共享運具的未來發展,也就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