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初選分析:川普vs.海莉 她的當選是否對世界、美國和台灣更有利?

美國前總統川普爭取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唯一對手,只剩下他任命的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面對川普在民調中大幅領先,海莉正積極地試圖說服共和黨選民。「各位希望重走老路,還是有新體驗?」她反覆攻擊並質疑77歲川普的健康狀況,並呼籲選擇能贏過現任總統拜登的候選人:「拜登唯一有可能擊敗的共和黨人正是川普。」

然而,海莉(Nikki Haley)尚未贏得共和黨任何一州的初選。繼首站愛荷華州後,川普(Donald Trump)23日在新罕州再次勝出。如果讓海莉代表共和黨參選,情況可能會更好或更糟呢?兩人擔任美國總統時,將有哪些區別呢?

<cite>2024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參選人、美前駐聯合國大使海莉(Nikki Haley)6月27日在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針對未來美中政策發表演說。(AP)</cite>
2024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參選人、美前駐聯合國大使海莉(Nikki Haley)6月27日在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針對未來美中政策發表演說。(AP)

美國新聞網站VOX對比了兩人在民主、外交、國內政策等方面的異同。該媒體23日刊出專文解析稱:民主方面,川普可能對民主、法治構成嚴重威脅,而海莉將更像是一位「正常」的共和黨員。

在國內政策方面,川普可能在第二任期更加大膽地運用行政權,強化對移民的打擊力度,同時可能解雇大量文官公務員。他還可能重新塑造美國的貿易政策。雖然海莉在內政方面與川普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她可能不會採取如此激進的立場。

問題出現在外交政策。川普的不穩定性和「美國優先」政策對全球局勢構成風險。海莉則走的是共和黨鷹派路線,而這一路線曾經導致過外交政策的災難,預計兩者都有可能引起局勢升級。

對於台灣而言,兩者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川普兩次聲稱「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並且拒絕回答是否保衛台灣。而海莉曾表示她將保護台灣免受中國的入侵。

<cite>美國前總統川普。(美聯社)</cite>
美國前總統川普。(美聯社)

川普vs海莉:民主

VOX指出,雖然現年52歲的海莉不是完全的民主擁護者,但她是一位「正常的」共和黨成員,不像川普那樣積極試圖摧毀民主。顯然,如果川普擔任總統,對美國民主運作的威脅將比海莉更為嚴重。

川普的群眾魅力既強大又危險。在2020年大選敗選時,川普試圖阻撓政權和平轉移,這種對民主規範的公然違抗在發展不足的民主國家很常見,但在美國相當罕見。更危險的是,川普有能力激發支持者參與暴力行動,正如2021年1月6日國會暴動事件所示。

川普可能試圖掌控司法部,以應對政敵。他多次扭曲司法部的指控,聲稱自己遭到「政治迫害」及「獵巫」,並試圖起訴批評者和政治對手,儘管在第一任期內這些嘗試大多失敗。現在,川普面臨四項指控,其中兩項來自拜登(Joe Biden)政府的司法部,若川普再次當選,很可能會更進一步嘗試全面掌控司法體系。

在川普否認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煽動支持者衝進國會之後,海莉批評「他的行為將受到歷史嚴厲評判」。她還說:「他走上一條本不該走的道路,我們不應該跟隨他,不應該聽從他。我們不能讓這種事再次發生。」然而,她很快又表明反對彈劾川普。

VOX認為,海莉在對川普的批評言論上一直保持謹慎,如果在初選中失敗,她可能會改變立場,支持川普,以保護自己在共和黨未來的前景。

<cite>2023年8月23日,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參加共和黨初選首場辯論。(AP)</cite>
2023年8月23日,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參加共和黨初選首場辯論。(AP)

川普vs海莉:外交

VOX指出,2024年的世界充滿潛在危機。烏克蘭和中東的衝突持續升溫,而台灣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也在不斷升高。川普和海莉應對外交危機的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海莉標誌著傳統共和黨鷹派路線。她認為美國正與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處於衝突當中,她主張加強美國在全球的活動,向這些敵對國家展示「力量」。她支持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使其加入北約,同時堅持履行美國對南韓和北約盟友的防衛承諾。

她還表示,台灣是美國特別重要的合作夥伴,她將保護台灣免受中國的入侵,「我們需要讓中國知道……會有一股力量來對抗他們。」她並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美國人民,且如有必要會徹底顛覆美國的對中政策,甚至與中國「全面脫鉤」

然而,海莉的風險在於她可能盲目跟隨鷹派思維,導致美國過度擴張。強硬的鷹派外交政策可能導致危機升級和軍事衝突失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尼克森(Richard Nixon)和雷根(Ronald Reagan)這兩位共和黨籍總統最初是以鷹派形象當選,但最終轉變立場:前者與共產中國建立了外交聯繫,後者與蘇聯的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建立了關係。目前尚難預測海莉是否會在上任後改變她的鷹派立場。

<cite>川普與金正恩兩年前在新加坡的「川金會」曾給東北亞和平帶來希望。(美聯社)</cite>
川普與金正恩兩年前在新加坡的「川金會」曾給東北亞和平帶來希望。(美聯社)

川普對於維持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並不熱衷。他不願承諾持續提供烏克蘭援助,甚至考慮退出北約。此外,他並非和平主義者,也可能願意與獨裁者合作。他支持以色列,敵視伊朗,對解決巴勒斯坦問題興趣缺缺,並主張派遣美軍對抗墨西哥毒品集團。在第一任期內,他下令以無人機精準斬首一位伊朗高級將領,並談及要殺死敘利亞總統。

他試圖與金正恩達成協議,但未成功,同時提到考慮撤回美國駐韓軍隊。他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後來尋求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也未成功。儘管他加深了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但不清楚他是否會在軍事上保衛台灣。

去年7月,《福斯新聞》(Fox News)主持人問及如果中國與台灣發生衝突,美國是否應該保護台灣?川普表示,如果回答這個問題,將會不利於與中國的談判。然後他話鋒一轉,表示如今90%晶片都是台灣製造,「台灣搶走了美國的晶片生意」。

據《新聞周刊》(Newsweek)報導,川普在《福斯新聞》將於28日播出的節目中,再次回答了類似問題。川普表示,身為「總統」無法公開表達內心想法,因為這可能在談判中造成不利局面。隨後他又表示:「台灣確實搶走了我們所有的晶片生意。」

<cite>2024年1月15日,共和黨在愛荷華州的黨團會議之夜,工作人員在總統候選人川普抵達之前做最後的舞台調整。(美聯社)</cite>
2024年1月15日,共和黨在愛荷華州的黨團會議之夜,工作人員在總統候選人川普抵達之前做最後的舞台調整。(美聯社)

在川普的首個任期中,一些由他任命的官員屬於鷹派,限制了他在這些外交問題上的發揮,但在第二個任期內,他所任命的官員是否會繼續限制他,目前還無法確定。

因此,川普帶來雙重風險。一方面,他可能不改威脅和虛張聲勢的方式,最終使美國誤入戰爭。另一方面,如果他退出北約或撤回駐韓軍隊,這代表著美國對俄羅斯和北韓的威懾力將大幅下降,使得普京有可能攻擊北約成員國,金正恩則可能藉此攻擊南韓,因為撤出就如同對他們的侵略意圖「開了綠燈」。

川普vs海莉:國內政策

VOX指出,在大多數國內政策議題上,川普和海莉有相當相似之處。他們都熱愛減稅,反對歐巴馬(Barack Obama)醫改、反移民、反墮胎權、反跨性別運動員。其中一個區別在於,海莉一直大力主張削減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而川普則長期聲稱他不會進行削減。

川普的顧問正在制定龐大計劃,欲利用總統的行政權力來對移民、貿易政策以及公務員體制進行重大改革,即便這些舉措可能挑戰美國法律。根據《紐約時報》(NYT)去年11月的報導,川普團隊正在籌劃「美國史上最大的移民驅逐行動」,計劃包括興建大型拘留中心,進行大規模的搜捕、拘留和驅逐非法居留者,以及廢止非法移民子女「在美國出生即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分」的規定。

海莉是印度移民的第二代,同時也是南卡羅來納州首位擔任州長的亞裔,但她在移民政策上並非持「鴿派」立場,曾表示:「你必須將他們驅逐。」不過,她也不像川普對非法移民問題表現出狂熱和一意孤行的態度。

<cite>2023年11月8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邁阿密舉行初選辯論,佛羅里達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現已退選)正與前駐聯合國大使海莉(Nikki Haley)交鋒。(美聯社)</cite>
2023年11月8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邁阿密舉行初選辯論,佛羅里達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現已退選)正與前駐聯合國大使海莉(Nikki Haley)交鋒。(美聯社)

在貿易方面,去年川普提出了對大多數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計劃。雖然此舉旨在刺激美國本土產業,但批評者警告其他國家可能進行報復性關稅,進而推高美國消費者的價格。海莉支持了川普首任期在貿易方面的舉措,並呼籲進一步使美中經濟脫鉤。

川普提出將聯邦政府的數千名文官公務員改為非終身職的政務官員,以消滅他所謂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國家機器。實際上,這將有助於川普清除政府內的終身任命和非黨派專家(川普認為他們對他有偏見),以便用忠誠的支持者取代他們。

同時,海莉提出將聯邦政府官員在同一職位的任期限制為五年。表面上看,這一提議比川普的計劃更為全面,因為它將適用於整個聯邦機構。然而,海莉對於政府人事改革的具體細節相當模糊,這與川普的團隊有所不同。川普的團隊正在制定非常具體的計劃,並且有可能在上任後立即實施。而海莉的政見可能是在競選過程中為了迎合小政府保守派而提出,上任後可能不會真正實施。

VOX指出,在擴張行政權力方面,海莉在擔任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期間確實經常挑戰極限,但川普很可能處於完全不同的層次。川普本身對反移民和深層政府的執念,加上被立場激進的幕僚包圍,以及過去3年一直沉浸在敗選的怨恨中,如果再擔任4年的總統,他的行動可能變得更加極端。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