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機襲擾不分晝夜 空軍強化夜巡訓練 增進後勤維護實力

為強化空軍全天候作戰能力,嘉義空軍基地第四戰鬥聯隊進行夜巡訓練任務。圖為機堡中F-16V戰機執行飛行前檢查。(記者楊仁翔 攝)
為強化空軍全天候作戰能力,嘉義空軍基地第四戰鬥聯隊進行夜巡訓練任務。圖為機堡中F-16V戰機執行飛行前檢查。(記者楊仁翔 攝)


應對中共軍機近期不分晝夜的對台襲擾,為強化我國空防戰力,訓練部隊反應能力,空軍持續深化飛行員夜巡訓練。由於夜間飛行在無光源的情況下,飛行員可能產生空間迷航等危險,因此訓練的方式及目的與日間飛行大有不同;另外,戰機在勤務增加的情況下,後勤維護、提升戰機妥善率,也是維護我國空軍戰力的關鍵。

應對共機日夜侵擾 空軍強化戰機夜巡訓練

在一片漆黑中,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發動機聲,一架架F-16V block20戰鬥機,緩緩駛出機棚,這是嘉義空軍基地第四戰術戰鬥機聯隊,正準備進行夜間飛航訓練,來強化飛行員全天候的作戰能力。

空軍第四聯隊二十二作戰隊飛官蔡東育說明,為應對共機在夜間可能的襲擾,平日除了利用模擬機進行夜間駕駛與戰術操作外,由於共機對台的襲擾不分晝夜,空軍戰備部隊的飛行員,平均每月也會執行一架次的夜航訓練,來提升駕駛熟練度。

不過夜間與白天的飛行大不同,除了飛行員的生理反應會較慢之外,如何在無光的情況下透過儀器資訊來執行任務,也是訓練的重點。蔡東育說:『(原音)因為夜間基本上我們是沒有天與地參考,有時候飛行員可能會因為誤判星光,跟這個海面的漁火,而造成空間迷向、會有錯覺的情況產生。所以在夜間的訓練重點部分,著重於飛行人員的飛行操作,加強人員在這個儀器操作,包含性能儀表、參考儀表去做這個各項的諸元的修正,以利我們在夜間的飛行中能夠平穩,然後如白天一樣,來正常的執行戰術。』


空軍飛官蔡東育表示,夜間與白天飛行大不相同,除飛行員生理反應較慢外,如何在無光源的情況下,透過儀表資訊執行任務,也是訓練重點。(記者楊仁翔 攝)

晝夜飛行大不同 夜巡著重儀表判讀與團隊默契

蔡東育說明,由於夜間人體的生理反應時間較緩慢,所以在戰術中,包含G力等操控都會有限制。另外,為避免無線電遭破譯,飛行前的地面提示階段都會使用「合約卡」(contract),來律定在不同情況下,編隊中的長機、僚機應有的職責與戰術動作,減少無線電使用。這也彰顯如何透過夜航訓練,來提升團隊默契的重要性。

而如何攔截夜間的共機侵擾,也與日間不同。蔡東育說:『(原音)在日間我們可以透過雷達,或者是航戰管的引導,還有目視搜索的方式來對共機做攔截,在夜間的部分因為能見度較差,基本上你只能看到共機的燈光,所以你沒辦法判明說它現在確切的航向,或者是說動作為何。所以基本上我們會比較仰賴於第一個,戰管給我們的目標機的資訊,再來是我們機載雷達,還有我們的link-16(戰術數位資訊鏈路)的部分,來對共機的各項的諸元來做了解,並且來做攔截。』

蔡東育說明,執行夜間攔截任務時,由於視線不佳,難以判斷敵機動向,因此兩機距離不會過近,避免在狀態不明的情況下發生衝突,引發兩岸局勢升溫。

行前檢查至關重要 夜巡飛行更仰賴機務人員引導

由於夜間視線不佳,再加上接、放飛檢查時,戰機引擎都處於發動狀態,對於地面機務人員產生極高的安全風險,於是這些也有賴於人員的專業學能,以及臨場判斷處置。空軍四聯隊二十二作戰隊機工長吳裕祥就表示,在執行夜巡任務時,為保障每架飛機能順利起降,飛行前後的各項檢查必不可少,除了利用燈車補足機棚光源外,引導戰機駛出機棚上也有不同。吳裕祥說:『白天的話就是單純的手勢,或者是一個眼神。那晚上的話就是需要到警示棒,用警示棒去做引導。飛行教官他在滑行過程中,是要以機務人員的引導手勢為主,對因為機務人員看的東西,跟他從飛機上往下看的東西是不一樣。』


共軍襲擾不分晝夜,除精良的裝備外,人員的專業訓練與人才的長留久用,也是維護國軍戰力的重要基石。圖為F-16V執行夜巡訓練戰機起飛。(記者楊仁翔 攝)

F-16「鳳展」升級 13項週檢項目確保飛安

面對兩岸局勢緊張,為平衡軍事實力,提升我國空優能力。空軍自2014年起,耗資千億執行代號「鳳展專案」的F-16升級專案,將原有服役20餘年的141架F-16A/B機型,升級為F-16V block20。如今F-16V也成為捍衛台海領空的重要支柱。

然而因共軍的不斷侵擾,F-16V升空攔截任務增加,如何確保機組妥善率,也是另一大課題。空軍四聯隊修補大隊飛修士官長謝宗翰表示,目前F-16V每飛行200小時,就得進廠接受為期18天的週檢。謝宗翰說:『(原音)像我們的周期檢查的工作項目,大部分會藉由13個專業,進站配合執行各專業、各系統的檢查及檢視,然後我們戰時的部分,則會瞬間提升為24小時工作制,瞬間提升為三班制,不間斷的執行週期檢查工作,讓飛機盡早出去支援戰、演訓任務。』

謝宗翰說明,週檢共分13項專業,包含「週間、逃生、燃油、噴漆、結構修理、非破壞性檢驗、APG液壓、環控、電路訊號、飛操系統、共通通訊導航、電戰、發動機試車」等維修工作站。另外也會確認是否有附加工作、特別檢查、組件定期更換等情況,判定是否拉長週檢時程。

謝宗翰表示,目前補修大隊最多能同時執行六架次的F-16V週檢,由於期程緊湊,相當考驗各工作站協調能力。另外補修大隊目前執行的皆是非破壞性的維修,若需更進一步的修護,則需前往漢翔等公司的維修中心進行。


國軍現有F-16戰機全面升級為block 20後,後勤支援如何維護妥善率則是重點。目前F-16V每飛行200小時,就必須進場接受為期18天的週檢。圖為駕駛座檢整作業。(記者楊仁翔 攝)

魔鬼藏在細節 戰機蒙皮螺桿上鎖各有不同

戰機的修護講求高精確度。以戰機蒙皮為例,F-16V進廠後,修護人員會將機身上上百顆的螺桿、蒙皮拆開,檢查內部線路系統。但如何鎖回則是重點,太鬆、太緊都可能成為飛行時的安全疑慮,不容得一絲馬虎。

修補大隊飛機機械士黃子麒表示,不同的蒙皮有不同的螺桿及磅數,修護人員必需搭配數位扭力板手,依據技令來執行。黃子麒說:『(原音)在我們的修護技令裡面,不同的蒙皮都會有不同的螺絲磅數,所以我們必須要依照我們修護技令上面,來執行我們的上磅的動作。然後我們每一塊蒙皮也有不同的號數,我們必須要用合適的號數進去,不然就像外面我們鎖螺絲一樣,我們可能鎖太緊,它就會凸出來,或是鎖太進去,它可能就會造成我們螺座的壞損。』


飛機機械士黃子麒表示,戰機的每一片蒙皮螺桿,都有不同的磅數。檢修完畢需依修護技令執行鎖回,不容一絲馬虎。(記者楊仁翔 攝)

國防仰賴專業人材 透過各項方式「長留久用」

應對海峽局勢變化,為維護我國空軍戰力,各類專業人員的長留久用更是關鍵。但因對岸襲擾不斷,增加部隊任務出勤頻率,近日就傳出因夜巡、跨子夜訓練影響飛官及地勤人員休息時間,甚至傳出有飛官寧可賠錢提早退伍。但飛官蔡東育則認為,這應該屬於假訊息。

蔡東育表示,外傳的賠償金額300萬元,與現實飛官養成的金額有極大落差,顯見發文者並非現役軍職,極可能是假訊息,或是認知作戰行為。

蔡東育也強調,雖然執行飛行任務會有壓力,但部隊透過調整休假等方式,讓每一名飛行員都有空間可以陪伴家人。另外對敵機的應處上,除了派遣戰機升空攔截外,同時也有地面火力實施飛彈追監等複合式手段,有效減輕飛行部隊任務,確保國軍捍衛台海的戰力與決心分毫不減。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空軍披露狙擊手莢艙標定畫面 學者推測共機渾然不知
「空對面實彈投擲訓練」展現空軍戰機精準打擊實力 (影音)
F-16V飛行測試燈號異常 緊急返場人機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