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無神論為何跟你談神明?宮廟染紅多嚴重?通靈少女原型:宗教統戰成本低「我們花錢被統戰」

▲台灣學者對於「宮廟染紅」議題的研究登上國際權威期刊,民進黨邀請學者分享研究結果。圖/民進黨中國部
▲台灣學者對於「宮廟染紅」議題的研究登上國際權威期刊,民進黨邀請學者分享研究結果。圖/民進黨中國部


中國藉由台灣宮廟統戰的問題層出不窮,近來也有不少網紅主動披露,受到中國「邀約」分享,近來一份台灣學者對於宮廟染紅議題的研究,也登上國際權威期刊《外交政策分析》(Foreign Policy Analysis)上。

研究透過經濟學和量化方式找證據和估算結果,結果顯示,有媽祖廟所在的里,經過兩次大選後,且信眾流動性較高,綠營相對藍營的得票有顯著減少的現象,一間媽祖廟會影響的信眾大約925票。而信眾穩固的媽祖廟、關帝廟或其他宮廟的周邊社區,就不存在這種趨勢。

根據另一份量化研究顯示,具有中國背景因素的里長,例如曾經赴中或有受到中國拉攏的媒體報導紀錄,該里的「疑美論」會比其他里更嚴重,在2021年「反美豬公投」的同意票/不同意票的相對比例,高出約4.7%。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即將屆滿3年任期,她日前談到疑美論時說,許多惡意行為者利用自由開放的體系進行此事,這是所有人都應共同應對的挑戰。

她在卸任前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建議台灣別對中國的挑釁措辭和行動驚慌失措,但也別對這些風險麻木。

中國對台文攻武嚇不斷,在520後又有升溫趨勢,近期有不少網紅都紛紛曬出中國統戰台灣藝人、網紅的合約,提醒民眾注意近期發布赴中影片的網紅。

民進黨週二舉辦「中國對台介選與統戰滲透」座談會,邀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玉皙、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佘健源分享研究成果、台灣運動好事協會執行長劉柏君與談。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玉皙指出,「宮廟染紅」在2018年開始被廣泛討論,他們希望透過經濟學模型、量化方式找到因果關係的證據,用實際數據估算量化結果。

這篇「以媽祖之名:中國如何透過媽祖廟影響台灣選舉」是由佘健源、劉玉皙等四名學者撰寫,以2014、2016、2018、2020年高雄市的投票資料為對象,討論中國是否透過媽祖信仰影響選舉結果,6月登上知名外交期刊《外交政策分析》(Foreign Policy Analysis)。

劉玉皙說,這篇研究受到許多國際學者的關切,介選是世界關注的議題,例如2016年國際上對於俄羅斯或中國干預他國選舉的研究漸趨普遍,俄國入侵前也以東正教教會作為影響烏克蘭民意的途徑。

▲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玉皙。圖/民進黨中國部

太陽花後中國改變統戰策略 一間廟影響約925票

研究指出,中國自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後開始把統戰接觸的焦點轉往台灣中南部,而媽祖宮廟則成為中國接觸對象較集中的目標,中國透過頻繁的日常接觸、資訊傳遞、活動邀請等方式,其實也是在用「滴水穿石」方式,直接接觸中南部和基層宮廟,慢慢改變部分民眾的立場。

研究團隊將「媽祖廟分布密度」作為主要自變數,應變數為高雄市各村里歷年選舉結果,其他控制變數則為各村里人口特性、經濟狀況、其他類宗教據點密度、各里旅館數,透過量化研究與質化輔助,發現都市媽祖廟對總統和市長選舉都有顯著影響,使附近的選民較不支持民進黨。

劉玉皙說,空間回歸結果顯示,有媽祖廟所在的里,在兩次大選後,選票會更顯著偏向親中政黨(國民黨),1間廟約影響925票。在累積下,對於選情膠著選區將有影響。

「不過並不是所有媽祖廟都被染紅,要看媽祖廟的社會網絡而定。」劉玉皙指出,研究結果也顯示,信眾不穩定的廟容易轉向,這些廟多位於舊高雄市,相較之下,信眾穩定的廟,比較不需要藉由跟中國進香鞏固信徒,統戰效果就不明顯。

里長有中國背景 該里反美豬公投高4.7%

在另一份研究中,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佘健源以2021年雙北、桃園、台中、高雄的反美豬公投投票結果來進行分析,在控制其他條件不變的狀態下,里長若有中國背景,該里在美豬公投的同意票/不同意票的相對比例,高出約4.7%,大約34票。

「而且這還是在疫情時沒辦法組團赴中的狀況下,是否影響台美關係,值得我們去關注。」佘健源指出,中國約從2017年開始大量接觸台灣的里長,包括「雙棲里長」(如同時也在福建平潭擔任黨政軍職務)等現象開始被社會關注。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疑美論」在具有「中國背景」的里長所在里,確實更容易被傳播與影響。

《通靈少女》原型劉柏君 「我們花錢被統戰」

電視劇《通靈少女》的角色原型,高中和大學都在傳統宮廟擔任靈媒的劉柏君指出,她近年發現,連土地公廟都跑去湄洲媽祖,中國的這套手法已經行之有年,而且相較於置入網紅藝人、軍事行動,宗教統戰的成本相對低廉,很多台灣信眾甚至自費前往。「不是他們砸錢統戰我們,是我們花錢去被統戰。」

劉柏君說,大家都知道共產黨是無神論,「當一個無神論在跟你談神明、宗教信仰時,你不覺得怪怪的嗎?」希望能多多推廣媒體識讀、辨別能力,加強宗教教育這部分,來破解中國的「詐騙行為」。

民進黨週二舉辦「中國對台介選與統滲透」座談會,右起民進黨副秘書長楊懿珊、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佘健源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玉皙、台灣運動好事協會執行長劉柏君與談、民進黨中國部主任吳峻鋕。圖/民進黨中國部

AIT處長孫曉雅:別對這些風險麻木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即將離任,她在17日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建議台灣,「別對中國的挑釁措辭和行動驚慌失措,但也別對這些風險麻木(Avoid panic about China’s combative language and moves, but don’t grow numb to the risks.)

對於疑美論議題,孫曉雅在14日主持最後一場記者會時說,企業、NGO、社會領袖都曾提到台灣的「疑美論」問題,會刻意進行散播錯誤訊息或是不實訊息,試圖讓台灣民眾對「美國的目標和意圖」感到困惑,許多惡意行為者利用自由開放的體系進行此事,所有人都應共同應對這個挑戰。

在《紐時》的報導中,孫曉雅也強調,對美國支持台灣的意圖或能力展現不信任,部分反映出中國放大疑慮的認知作戰,也部分反映民主國家對一件事意見分歧的正常消長。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更多今周刊文章
「吃大悶虧還不知出啥狀況」…科科科技上市碰壁,董座親揭統一證承銷過程!雙方互槓到底問題在哪?
馬雲55歲被退休、張忠謀87歲帶領台積電登高峰,兩岸科技此消彼長,關鍵在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