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軍演官方迴避提及封鎖/張競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中國大陸解放軍於5月23日至24日在臺海進行「聯合利劍-2024A」演習,演習期間,兩岸多位政治評論者與軍事觀察家紛紛提出評估分析觀點,諸多網路社交媒體公眾意見平臺,諸多網友亦隨之鼓譟,但其中最為訛誤觀點,其實是定位此次軍事演習為「封臺」或是「圍島」,用語欠缺精準,恐將讓各方產生更大誤解。

事實上,若是認真細察中國大陸黨政軍各個官方媒體,就會注意到其用辭相當審慎,並且明確迴避提及或運用「封鎖」或是「包圍」用語。但各方媒體與政論名嘴皆因欠缺法理素養,根本就沒有注意到為何北京如此審慎斟酌用辭用語,不會毫無忌憚亂逞口舌快意。

筆者在此期間接受某個媒體邀請透過連線評論此次演習,在節目開場介紹演習狀況時,聽到說明者以得意洋洋口氣,左一個「封臺」右一個「圍島」,實在是忍不住在發言時,直接引述各項法理,指出為何北京官方在演習全程中,所有正式發言絕口不提「封鎖」兩字,並且提醒在國際社會亂用辭語,曝露本身法理見識淺薄,絕對是有失大國強權基本素養,而北京絕對不可能犯此錯誤。

但顯然節目製作單位被我說到痛處,最後在製作節目影像紀錄時,將我此段發言完全刪除,證實仍以鴕鳥埋首沙中心態面對問題,只能跟著無知網民起舞,以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態度應對新聞議題;對此實在感到相當遺憾。但其實此種胡亂引述「封臺」或是「圍島」用辭,在此次演習中,兩岸媒體與政論人士已經成為普遍訛誤,實在是證明無人用心細讀北京與共軍正式發言內容,理解其斟酌字辭有其水準,這才是真正讓人憂心所在。

其實筆者早在2022年8月9日,就在《菱傳媒》以「臺灣社會錯誤判讀共軍演習為封鎖」為題,針對臺灣媒體與鄉親們,將共軍演習性質誤判為封鎖,引述1994年7月由國際人道法學會所制定之《聖雷莫海戰法手冊》,其亦可直譯為《適用於海上武裝衝突的國際法》(San Remo Manual on International Law Applicable to Armed Conflicts at Sea),其中第四章《海戰的方法與手段》第二節《作戰方法》第93條至第104條內文,說明當時共軍演習絕非對臺灣本島進行封鎖;請讀者參閱其中內容,本稿件就不再重複說明。

細讀東部戰區在演習期間兩度發布新聞稿內容;首先是23日所發:「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熹海軍大校表示,5月23日至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戰區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位臺島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演習,重點演練聯合海空戰備警巡、聯合奪取戰場綜合控制權、聯合精打要害目標等科目,艦機抵近臺島周邊戰巡,島鏈內外一體聯動,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再加上24日發布:「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熹海軍大校表示,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持續位臺島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演習,島鏈內外一體聯動,檢驗聯合奪權、聯合打擊、要域佔控能力。」其中斬釘截鐵證實,共軍發言確實沒有提到「封鎖」或是「包圍」字辭。

為何解放軍發言會迴避前述用辭,筆者認為是考量第二十九屆聯合國大會1974年12月14日針對侵略定義,所通過第3314號決議案。此項決議案係因國際社會處理武裝衝突是非爭議,對於侵略行為欠缺明確定義,因此希望透過決議案,提供安全理事會作為應對國際爭議參考依據。儘管該案獲得通過,在大國強權主導安全理事會並未獲得重視與接受,但近年來國際刑事法院在裁判相關案件時,確曾引述決議案內容,因此讓該決議案再度開始受到國際社會重視。

既然要引據國際法條,首先就要談到是否適用問題;在兩岸目前確實處在實質分裂,但國際社會又普遍接受一個中國政治觀點,並視臺灣為中國一省,而且絕大多數國家都在外交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保持邦交關係;僅有少數邦交國仍然保持對中華民國外交承認前提下,判定北京對臺動武時,是否能適用該決議案規範,對許多人來說,確實具有爭辯空間。

不過在該決議案針對決議第三條與第五條內容所附解釋性說明中,特別指出「本《定義》中“國家”一辭:(a)其使用不影響承認問題或一個國家是否為聯合會員國的問題;(b)適當時包括“國家集團”的概念在內。所以不論是臺海政治歧見與武力對峙為中國內戰之延續,抑或是如獨派所認定一邊一國,兩岸相互間任何軍事行動,基本上都有可能會遭人援引此項聯合國決議案。

因此依據該決議案第三條前言與第(c)款:「在遵守並按照第二條規定的情況下,任何下列行為,不論是否經過宣戰,都構成侵略行為:……… (c)一個國家的武裝部隊封鎖另一個國家的港口或海岸;……」(Any of the following acts, regardless of a declaration of war, subject to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2, qualify as an act of aggression ………(c)The blockade of the ports or coasts of a State by the armed forces of another State; …..)其實依據其他多項國際法條,封鎖本身就是戰爭行為,這就是為何北京官方媒體與正式新聞稿,絕對不會犯此錯誤亂用字辭,因為顯然北京並不希望將戰爭正式攤在檯面上。

再根據下列客觀事實:1.本次軍事演習中國大陸海事主管機關,並未針對任何軍事操演區發布任何航行警告,禁止船舶進入相關水域。2.大陸民用航空主管機關亦未發布任何飛安通報,禁止民用航空器進入操演空域。3.負責演習之東部戰區並未就任何操演區發布詳細經緯度座標資訊,更未發布射擊通告,亦未限制台灣本島或外島操演區任何海空交通航運活動。

此外在演習期間,除因受天候影響外,基本上不論是臺灣本島抑或是各個外島,對外海上航運與民用航班交通完全正常運作,甚至兩岸直航班機與小三通航班亦是正常營業,漁民在相關海域捕魚活動亦未受影響,通過台海周邊空域國際航線上過境班機亦正常飛航,幾乎無法感受到任何軍事演習活動干擾。請問在此種狀況下,何來「封鎖」或是「包圍」可言?

儘管兩岸宣傳火力全開,政論名嘴與網路鄉民隨之鼓譟,但卻無法改變前述事實,所以儘管海上空中確實是有軍事機艦接近對峙喊話,雙方都公布軍事活動影片在宣傳戰線上各說各話打到火熱,但事實真相就是北京並無意真正跨過紅線,讓兩岸正式交鋒。但此種軍事威嚇效應確實在不斷遞減,但是基於共軍機艦繼續深入進逼,兵臨城下真實風險確實是繼續升高,只是臺灣鄉親難以體會。

最後還是要提醒,兩岸多年來曾經相互間武力相向,內戰延續至今並無任何休戰或停戰協議,因此在政治現實上,目前兩岸是處於「無協議但有和平」狀態,要不要把這個默契硬是戳破,這都是領導者必須面對之政治選項。等到雙方搞到扯破臉真正交鋒時,什麼政治論述與法理原則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或許和平無價必須經過戰火折磨後才能真正體會吧!(照片資料照,轉刊《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