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軍演逼近台海鄰接區、飛彈掉落日本EEZ!鄰接區是什麼?EEZ又是什麼?與領海哪裡不同?為何日本強烈抗議?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日訪台,後續引發中國大陸反制,連續三天在台海周邊進行軍事演習,除了多架共機跨越海峽中線,軍艦也直逼鄰接區,甚至有五枚飛彈落入日本EEZ海域中,引起國際關注。究竟鄰接區是什麼?EEZ又是什麼?兩者與領海有何差異?Yahoo奇摩新聞帶你一起了解。

共軍展開三日軍演,我國海軍監控到4日上午有三艘解放軍飛彈驅逐艦出現花東外海,最近的距離花蓮港僅25浬,差1浬進入鄰接區。(圖為共軍飛彈驅逐艦檔案照片)
共軍展開三日軍演,我國海軍監控到4日上午有三艘解放軍飛彈驅逐艦出現花東外海,最近的距離花蓮港僅25浬,差1浬進入鄰接區。(圖為共軍飛彈驅逐艦檔案照片)

共軍軍演越海峽中線 又逼近我鄰接區

中國自8月4日起,一連三日在台灣周遭海域設立多處軍事操演區進行實彈演習,演習範圍幾乎環繞整個台灣,被稱為「圍島式軍演」。4日上午三艘解放軍飛彈驅逐艦現身花東外海,最近的距離花蓮港僅25浬,差1浬進入鄰接區;5日中國再發動多批軍機,踰越海峽中線活動。

我國國防部對此表示,對於共軍的高度挑釁,已嚴密掌握監控、加強戒備,將在「備戰不求戰」的原則下,適時適切應對。

延伸閱讀》中國4飛彈首穿越台 國防部揭沒警報、不公布、不擊落原因

鄰接區是什麼?和領海有何不同?

鄰接區又稱「毗連區」(contiguous zone),是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得超過24浬。由於領海寬度為12浬,鄰接區中又有二分之一與領海重疊,所以實際上鄰接區的寬度為12浬,簡言之就是自我國領海往外畫12浬(約22.2公里)。

鄰接區法律地位有別於領海,領海是國家領域的組成部分,由內水起算12浬為領海,即低潮線到36浬(約67公里)的外海,沿岸國有完全的主權管轄權。

鄰接區則是為了保護國家部分利益而設置的特殊區域,功能是作為領海的緩衝區,在此範圍內所有外國船隻都可自由航行,不過沿岸國對海關、財政、移民和衛生等特定事項,享有必要的管制權,並可對上述違法行為進行懲戒。

共軍五枚飛彈掉落日本EEZ 日防衛大臣:強烈抗議

日媒報導,中國4日下午發射的導彈中,經日本防衛省證實有五枚落在沖繩縣波照間島西南的日本專屬經濟區(EEZ),這是共軍彈道飛彈首度落在日本的專屬經濟海域。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對此嚴厲譴責,稱「事關日本與人民安全的嚴重問題」,已透過外交管道向中國表達強烈抗議。

日本外相林芳正亦表示,演習嚴重影響區域和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呼籲中國立即停止軍演。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更指稱,林芳正原訂4日跟中國外長王毅在金邊會談,疑因軍演事件生變,在會談原訂時間前兩小時取消。

延伸閱讀》日公布中國導彈軌跡指5枚落入日EEZ、4枚飛越台灣 華春瑩嗆沒劃界

EEZ是什麼?

EEZ是Exclusive Economic Zone的縮寫,中文翻譯為「專屬經濟區」。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定義,可維持人類居住及其本身經濟生活的島嶼,都享有完整的海洋權利,也就是200浬的專屬經濟海域。當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與相鄰或相向國家重疊時,其分界線依衡平原則,以協議方式畫定之。

經濟海域雖並非領土範疇,但是國家主權的延伸,所屬國具有勘探、開發、使用、養護、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資源的權利,且對該區的漁業資源和礦產資源,擁有開發利用或准許他國使用的專有權。

EEZ跟領海有什麼差別?

EEZ與領海除了範圍上的不同,所屬國家的行使權利也有差異,在經濟海域內各國享有航行自由,以及其他符合國際法的用途(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等)。但在領海內,他國無任何開發權力,且通過領海時須經過擁有國許可,以我國為例,外國民用船舶在不損害中華民國之和平、良好秩序與安全,並基於互惠原則下,得以連續不停迅速進行且符合本國法律及其他國際法規則之方式,無害通過中華民國領海。

延伸閱讀》中國5枚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 日方強烈抗議

實習記者:吳柏漢

核稿編輯:林思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