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去就來不及!全台八大消逝美景

文/MOOK景點家編輯部整理報導

紀錄片《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2017年6月執行空拍任務時,不幸墜機罹難。電影除了呈現出台灣的絕美風景外,也赤裸裸地看見台灣被汙染的區域,讓觀眾在讚嘆美景的同時也可以省思自我。以下整理台灣因氣候變遷、人為破壞,就快要消失的景點。

墾丁珊瑚礁 (圖/臺灣國家公園 Parks Taiwan)

1. 墾丁珊瑚礁
過多的遊客與公德心的缺乏,導致墾丁的垃圾與汙染越來越嚴重,導致台灣度假勝地的美名不再,加上全球暖化氣溫升高,致使墾丁的珊瑚礁大量的白化死亡,多采多姿的珊瑚礁美景已不復以往。
 
2. 野柳女王頭
女王頭是野柳地質公園的地標,貌似英國伊莉莎白女王頭像,因而得名。經過數十多年自然風化影響,女王頭脖子越來越細,目前已委託學術研究單位進行補強計畫,以確保女王頭地標長久存在。

野柳女王頭 (圖/交通部觀光局)

3. 石門老梅綠石槽
位在北海岸石門區的老梅綠石槽,是全台唯一特殊景觀,每年四至五月份會出現一大片綠藻景觀,吸引許多遊客與攝影愛好者前來拍照取景。然而近幾年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加上遊客的破壞,造成青苔快速白化與死亡。

老梅石槽 (圖片提供/poppyxxk)

4. 台南月世界
位於台南龍崎的草山月世界,是世界稀有的泥岩惡地地形,也是國寶級的地質教材,多年來少有破壞。但近幾年因政府准許業者在月世界旁建造南區特殊事業廢棄物最終掩埋場,不僅破懷珍貴地質,更有可能汙染台南二仁溪上游。

台南月世界 (圖/台南市政府)

5. 南投忘憂森林
南投杉林溪旁的忘憂森林,是921大地震後形成的美景,如夢似幻的景象成為熱門打卡景點。但因大量遊客的湧入,加上政府缺乏管理機制,導致美景開始遭到破壞與污染。

忘憂森林 (圖/忘憂森林)

6. 雲林外傘頂洲
外傘頂洲位於雲林、嘉義外海約10多公里處,現存面積約100餘公頃,因形狀似傘得名,為台灣沿海最大之離岸沙洲。沙洲受到風吹及水流的影響不停移動,因此每年一直向南移,因此也有有「移動的國土」及「逐漸消失的國土」之稱。

外傘頂洲沙灘 (圖/雲嘉南管理處)

7. 貢寮水梯田
台灣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與進步,許多農田都廢耕了,水梯田也越來越少,位在新北市貢寮區的「阿先小農田」,則保留了這樣的美景,更以無毒、友善環境的方法耕作,期望讓農田永續經營。

貢寮水梯田 (圖/新北市農業局)

8. 花蓮新城山

新城山 (圖/新城山)

位在花蓮秀林鄉的新城山,標高1440公尺,在山頂可以眺望遠方的立霧溪口美景,這裡也是「亞泥礦場」的位置,已故導演齊柏林曾說過「亞泥又挖得更深了」,雖然亞泥近年積極復育新城山的生態,創造了當地大量工作機會,但也讓新城山的美景漸漸在消失。
 

看見台灣紀念郵票發行!齊柏林導演特展

https://www.mook.com.tw/article.php?op=articleinfo&articleid=1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