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解決青年低薪解方!何啟聖向未來總統建言

要聞中心/綜合報導

先前提出「購屋頭期款政府免息貸」建議,獲得「侯康配」採納的致理科技大學專任教授何啟聖,針對青年低薪困境,建議可透過勞動檢查或運用「稅務稽徵」的方式,對於將企業所得分配給受雇人員報酬比較高的「良心企業」予以表揚或予稅賦優惠以為鼓勵。

<strong>何啟聖提出解決年輕人低薪困境解(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strong>
何啟聖提出解決年輕人低薪困境解(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何啟聖表示,其實單從數字來看,台灣十多年來的經濟表現不俗,無論從企業營收與獲利,以及經濟成長率與國民生產毛額(GDP)來看,都呈現上升趨勢,而物價也隨之上揚,但為何獨獨薪資「凍漲」?又該如何解決所謂「萬惡根源」的低薪問題呢?

儘管這兩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呈現下滑的情況,2022年為3.0%,係40年來首次低於全球平均成長率;而今年雖下修至1.42%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14年的新低,但主計總處推估2024年,可達3.32%。

然而,過去十年的經濟成長率,除了2015年的1.47%之外,都有2~3%;2014年還攀升至4.72%;2021年甚至高達6.53%。

國內產業發展其實不差,還反應在上市、櫃公司的營收與獲利表現上。根據金管會所公布的資料,上市公司2022年度營收金額創下歷年最高(39兆2285億元),獲利金額則創下歷年次高(稅前淨利4兆6230億元),而上櫃公司2022年度營收(2兆6675元)及獲利金額(3333億元)則均創下歷年最高。

既然經濟的表現不惡,為何受薪階段,卻擺脫不了「窮忙」的噩夢呢?這可以從受僱人員報酬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率找答案。根據主計總處所公布的數據,統計至110年,經濟成長率達6.53%,受僱人員報酬,僅佔GDP的43%。四十年前,也就是民國七十年,佔比可是接近半數(49.3%)。為此,主計長朱澤民還在十月赴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

那麼企業的獲利,都去了哪裡呢?在主計總處的專案報告中,很清楚的指出,企業營業盈餘在GDP的占比從1990年的29.62%增加到2021的36.5%!這正意味著錢都跑到老闆及股東的口袋,亦即少數人享有了多數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更直接的說,這代表著企業不是沒能力替勞工加薪,而是沒有意願加薪。

<strong>何啟聖提出解決年輕人低薪困境解(攝自何啟聖臉書)</strong>
何啟聖提出解決年輕人低薪困境解(攝自何啟聖臉書)

既然在自由經濟市場,很難強制要求企業分配盈餘的方式,而採道德勸說,企業又置若罔聞。但政府似乎還是可以有一些積極的作法。例如,政府可先以財務相對透明的上市、櫃公司做起,透過勞動檢查或運用「稅務稽徵」的方式,公布16大產業中,企業所得分配給受雇人員報酬比例最高的前1百名,公開加以表揚,甚至給予稅賦優惠以為鼓勵。

如此一來,既可作為求職者選擇「良心企業」的指標,又能刺激1百名以後的企業,為表揚及減稅等誘因而急起直追。在此獎勵作法實施3年後,進一步對外公布企業所得分配給受雇人員報酬比例最低的1百名,讓社會輿論的壓力,促其改善。相信企業在遭求職者嫌惡致無法徵得優秀人才而難以提昇績效的高度風險下,立刻改弦更張,迎頭趕上。

從上市、櫃公司著手,形成社會一片「加薪」氛圍與風潮,進而帶動中小企業跟進。

低薪致使年輕人不敢成家,成家後不敢生育子女,節衣縮食,造成百業蕭條,這不但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更肇使社會問題叢生。所以,台灣青年低薪問題,政府應該積極拿出對策。以上的方法,都是既有的行政手段,只是標舉清楚的政策方向,所以,可說花費最少,效果最大。

 

延伸閱讀
政見會大評比!黃揚明指賴清德太刻薄 侯友宜「台語為主」將打動中南部選民
老家違建公益信託是假的?中天主播賴麗櫻今曬證據狠打臉:賴清德別再騙!
街頭開講竟直擊隨機刺人案!羅智強誓願進國會強化治安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