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藝術永續發展 重塑人類環境保護使命感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藝術是透過技能或想像力的表達,有意識地創造視覺對象或體驗,藝術涵蓋多種媒介,如繪畫、雕塑、版畫、素描、裝置藝術、攝影和動漫等。將回收物品、廢棄東西或垃圾作為藝術載體,把紙張、紙板、木材、玻璃、塑膠、金屬和橡膠等因沒有用而拋棄之物轉化為藝術品,這個概念超越了傳統的材料回收,創造出凌駕原始產品經濟、文化和社會價值的產品,被稱之為再生藝術(Upcycled Art)。

再生藝術將沒有用而拋棄之物轉化為藝術品。(圖翻拍自網路)
再生藝術將沒有用而拋棄之物轉化為藝術品。(圖翻拍自網路)

再生藝術將沒有用而拋棄之物轉化為藝術品。(圖翻拍自網路)

再生藝術具有不可或缺的性質,對可回籠的廢棄物品進行利用、升級再造,以便將其從不需要的東西變成稟賦超越常人的創意作品,這牽涉到清理空塑膠罐、玻璃酒瓶和瓶蓋,以及漂流木頭或某種家庭不要的物品;連帶重複利用舊報紙、過期月曆來實施拼湊藝術,憑著想像力用紙屑糊貼成一束鮮花。再生藝術是一個令人愉悅的創作歷程,任何人都可以隨興參與。

基隆港務分公司「基地昌隆-藝地重生」再生藝術品展覽在國門廣場盛大揭幕。(圖片提供∕基隆市政府)
基隆港務分公司「基地昌隆-藝地重生」再生藝術品展覽在國門廣場盛大揭幕。(圖片提供∕基隆市政府)

基隆港務分公司「基地昌隆-藝地重生」再生藝術品展覽在國門廣場盛大揭幕。(圖片提供∕基隆市政府)

11月中旬,基隆港務分公司於國門廣場盛大揭幕「基地昌隆‧藝地重生」再生藝術品展覽,展出國際知名雕塑家康木祥以廢棄船纜轉化為藝術作品《毛小孩》,藝術家藉著廢棄船纜重獲新生命,傳達了「再生藝術」的理念;《毛小孩》呈現海港深厚的歷史文化意涵與永續價值,成為基隆港的新亮點,讓民眾認識再生藝術的獨特地位。

再生藝術減少了創造新產品時對新原料的消耗。(圖翻拍自網路)
再生藝術減少了創造新產品時對新原料的消耗。(圖翻拍自網路)

再生藝術減少了創造新產品時對新原料的消耗。(圖翻拍自網路)

藝評家羅二松說,再生藝術的宗旨是透過利用現有材料來防止浪費潛在有用的材料,減少了創造新產品時新原料的消耗;減少新原料的使用可以減少能源使用、空氣污染、水污染甚至溫室氣體排放。主流藝術中重複利用現成物品的傳統,在上個世紀中就不時地反覆出現,它一直是民間藝術的一項製造手段。理論上,再生藝術與馬塞爾·杜象和達達主義者的現成品藝術有不謀而合之處。

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象1917年作品《噴泉》,是「再生藝術」的始作俑者。(圖翻拍自網路)
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象1917年作品《噴泉》,是「再生藝術」的始作俑者。(圖翻拍自網路)

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象1917年作品《噴泉》,是「再生藝術」的始作俑者。(圖翻拍自網路)

據報導,2011年全球塑膠產量為2.8億噸,且產量水平逐年成長,其隨意處置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諸如形成太平洋大垃圾帶。2018年,全球塑膠年消費量成長至超過3.2億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採用現代技術和工藝將廢塑膠重新用作廉價基材。近程目標是透過開發工序將這種材料從廢物流中帶回主流,為它們創造新的經濟需求。

再生藝術是很值得推廣的創造項目,對改善環境的效益極大。(圖翻拍自網路)
再生藝術是很值得推廣的創造項目,對改善環境的效益極大。(圖翻拍自網路)

再生藝術是很值得推廣的創造項目,對改善環境的效益極大。(圖翻拍自網路)

羅二松表示,再生藝術是很值得推廣的創造項目,它對改善環境的效益極大,有助於延長材料的使用壽命,從而減少過量的汰舊物品。收藏此類藝術品因其環保價值而更具吸引力,對保護地球做出貢獻而感到窩心,使捨棄材料獲得重生機會;再生藝術是非常有意義的教育類型,可以提高社會尤其是兒童的觀念,讓大眾理解隨地拋棄的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嚴重後果,檢討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