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企業家/一場金融海嘯 開啟銀行家羅綸有的電影夢

▲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羅綸有,不僅是銀行家,也是電影人。(圖/記者林柏年攝)
▲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羅綸有,不僅是銀行家,也是電影人。(圖/記者林柏年攝)

對於銀行家來說,認識風險並掌握風險相當重要,所以往往與「冒險」扯不上邊,但對於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羅綸有來說,卻勇於嘗試新事務及接受挑戰,因為他不僅是銀行家,更為了實踐他的電影夢,成立了電影公司,開始拍攝電影,而且投資的第一部紀錄片電影《乘著光影旅行》,就拿下第12屆台北電影獎的百萬首獎,同時獲得最佳紀錄片及最佳剪接獎。

而羅綸有的電影夢,要從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談起,當時還在摩根史丹利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的他,因這場金融海嘯而離職。當時他心想「要回到銀行界好像滿困難的」,開始思考自己應該要做什麼?覺得應該做自己擅長、喜歡及有將來性的產業,最後分析結果就是「電影」。有很長時間每年都看超過100部電影的他,後來真的成立了電影公司,開始每天看劇本、看電影、找導演,他強調:「當初真的是想做一番大事業,不是只是浪漫而已」。

也曾擔任過花旗銀行中國南區總經理、中國商業銀行部總經理總經理的他,其實在大陸工作很長一時間,也觀察到大陸電影市場的發展潛力。羅綸有提到,雖然當時大陸電影院不多,電影工業剛起步,但大陸民眾透過盜版DVD接觸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電影訊息,也培養大陸民眾對電影的熱愛,也看到未來的市場潛力,尤其經濟起飛後,大陸電影產業規模勢必大幅成長,「後來證明我看的也是對的,大陸電影真的慢慢起來了」。

只是羅綸有當時判斷因台灣電影較大陸進步,人才也更多,希望與台灣電影及人才結合搶攻市場,因此從台灣開始了他的電影夢。

▲2008年的那場金融海嘯,開啟銀行家羅綸有的電影夢,成立了電影公司,投資了多部紀錄片電影。(圖/羅綸有提供)

由於當時台灣電影很不景氣,電影界聽到有這樣的人要來投資,可說是熱烈歡迎,很多人幫忙介绍好的導演及編劇,他也接觸到自己十分欣賞、也想合作的導演姜秀瓊,又認識了關本良導演。羅綸有回憶在洽談過程中,導演一直表示正著手拍攝一部紀錄片,邀請他共同完成,但他說:「剛開始我滿推拒的,因為我要做的是能夠賣座的電影,紀錄片不可能賣座,所以我一直推辭」。

後來知道要拍攝台灣資深電影攝影師李屏賓的故事《乘著光影旅行》,他曾拿下6座金馬獎及坎城影展最佳攝影,加上羅綸有喜歡的電影很多都是李屏賓拍攝的,又聽到導演要賣股票、賣房子籌資拍片,讓羅綸有開口「不如財務的事就由我來吧」,就這樣他決定投資,共同把電影完成,而2位導演也覺得有商業頭腦又喜歡電影的人加入,相信這組合可讓電影走的更長久。

不過,羅綸有坦言內心也掙扎過。本來他投入電影業的初衷是要拍賣座的商業電影,後來想想這是一部在台灣電影史上會留下珍貴紀錄、有意義的電影,他覺得「既然我走入電影業,就不該堅持自己的原則,而是要對這行業有一定的尊敬,若把電影完成,就算是對這行業的尊敬」。

「我覺得真正喜歡一件事,也許就是遇到一些事,可以打破自己的原則」羅綸有這麼想。因此他決定把原本想賺錢、拍賣座電影的念頭拋開,好好把這部紀錄片完成。他也認為自己很幸運,拍了一部非常動人及代表性的紀錄片,還拿到第12屆台北電影獎的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及最佳剪接等大獎,對他們更是一大鼓舞,很多人看了這部紀錄片後也說這是他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並影響了他們。

▲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羅綸,為實現電影夢,成立了電影公司,而投資第一部紀錄片電影《乘著光影旅行》,就拿第12屆台北電影獎的百萬首獎,同時獲得最佳紀錄片及最佳剪接獎。(圖/羅綸有提供)

只是這部紀錄片的上映,讓他面臨了很大挑戰,一部電影發行預算通常要500萬至1000萬元左右,當時他找了1、2家發行公司都表示預算200萬只能保證票房60萬元,讓羅綸有相當訝異「我沒有聽錯吧,不如讓大家免費看電影好了」,但發行公司卻說「不花200萬連60萬票房都沒有」。

不過,「做銀行的人不做不合理的事」羅綸有這麼說。後來他決定自己做發行人,還直接找上威秀等3家電影院談合作,並開出1天有2場、1場在晚上7點左右、1場可在白天及連續放映3個月的條件,當然也被打槍「你可能以前沒做過電影」,即便好萊塢電影,第1周賣不好,第2周就下檔了,怎可能給你3個月,還是紀錄片,這是不可能的事。

所幸之前他就找了親朋好友贊助,賣出不少預售票,在保證不讓威秀賠錢下,最後成功在威秀放映了2個多月,而且1天2場,另在西門町絕色、微風國賓及長春國賓等也有放映,而得獎後,在光點放映早場甚至場場客滿。羅有綸很自豪的說,「這是最有效率的發行之一,也是跨業的好處」,若是在電影業可能覺得就只能這樣做,沒有其他方法,但從銀行來看卻有不同思考角度,找到適合的人去談,最後也證明是可行的。

▲喜愛電影的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羅綸有,不僅投資拍片,更自己當發行人。(圖/記者林柏年攝)

之後,羅綸有還投資日本電影《寧靜咖啡屋之歌》,也參加了台北電影節,女主角永作博美並拿下第17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只是他說,「這部電影是血本無歸,非常慘」。之後他還投資楊力州導演拍攝的《我們的那時此刻》,內容是描述台灣電影過去50年,當然最後也是賠錢收場。羅綸有笑笑表示:「我本來滿商業的,後來發覺發現跟紀錄片很有緣份,而且都是不賺錢」。

羅綸有確實跟紀錄片很有緣,連已故紀錄片導演齊柏林拍攝的《看見台灣》,他也有參與,片尾在玉山頂揮國旗的畫面,「那個唯一穿著黃色外套的就是我」。不過,這次他沒有出資,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合作。由於他是台灣原生音樂學校創辦人之一,當時齊柏林找原生音樂學校小朋友一起在山上唱歌,因而有了這次合作機會,甚至揮國旗畫面還是他想出來的,希望給齊柏林一個驚喜,而齊柏林看到大家揮舞國旗,也感動落淚,之後羅綸有得知齊柏林籌資拍片有困難,也找到朋友贊助,更與齊柏林變成好朋友,對他冒著生命危險拍片也感到敬佩。

雖然很多銀行界的前輩都說「銀行最不會從事冒險的行業」,從銀行出去創業的人幾乎沒有,一方面因開銀行或金融公司需龐大資金,加上銀行待遇相對較好又安定,學到的又是認識風險、管理風險及定價風險,因此銀行出來的人都是「未慮勝先思敗」,但羅綸有說,「我只能說我膽子大一點」,如果絕對風險大到不能承擔,他也不會做,畢竟「我接受的還是銀行業的訓練」。

▲羅綸有說,原本成立電影公司希望拍商業電影,後來發覺跟紀錄片很有緣份,而且都不賺錢。但覺得既然走入電影業,就不該堅持自己的原則,而是要對這行業有一定的尊敬。(圖/記者林柏年攝)

羅綸有覺得他做的每件事情都滿謹慎的,可能還談不上冒險,「只能說比同業承擔更多不確定性」,但即使電影做不成,他的日子還是可以過得下去,不至於傾家蕩產或抵押房子拍電影。他回想當時要成立電影公司時,兒子還半信半疑,等到真正成立電影公司後,兒子還很實際的提出一個要求,要他把家裡帳戶與電影公司帳戶分開,擔心他把錢賠光。

當然,勇於嘗試、接受挑戰的羅綸有,也鼓勵員工創新、嘗試及冒險。他說,如何把2萬5千名員工變成一個新創公司,是星展銀行這兩年的發展重點主軸,而新創公司與成熟公司最大差別就是勇於嘗試,決策要敏捷、像短跑一樣,同時起跑、抵達終點,已非過去的接力賽,而且即便失敗也沒關係,只有正確理念及作法,可以再重新調整。

他也對年輕提出建議,要承擔風險、去冒險是ok,但要清楚目標、了解最糟情況後再去做,不要只是有個念頭就去執行,要找一些方式控制風險,只是要做「事半功倍」的事,而且順勢而為,借力使力,這樣可以降低一些風險,成功機率就會大一些。

▲從銀行跨足電影業,喜歡嘗試新事務、接受挑戰的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羅綸有,也鼓勵員工創新,勇於嘗試及冒險。(圖/記者林柏年攝)

當然,羅綸有的電影夢還在持續進行中,他還想拍「電競」電影。羅綸有提到,曾經看到台北暗殺星在台奪得世界電競冠軍,後來搜尋他們的故事覺得滿感動的,過去玩電競被認為是壞孩子,現在卻是主流競技,甚至英雄聯盟世界大賽冠軍賽轉播,收視還超越超級盃,成最熱門的比賽,他覺得這樣的題材很吸引人,也籌拍了4、5年,還找了導演,主動洽談合作,後來因一些內部問題,有些成員也離開。

至於未來是否會拍得成?羅綸有很有信心表示:「很有可能會拍成」,本來劇本都完成了,後來跟英雄聯盟談授權有困難,又另起爐灶有新發展,還曾間接詢問過周杰倫出演意願,雖然被拒絕了,目前仍持續籌畫當中,對電影的拍攝也很樂觀,但沒有時間壓力,他強調:「就是把事情情做好,畢竟是耗費金錢的事,沒有拍一部有意義及值得留下來的電影就不要拍。」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
台股量縮 中美貿易糾紛靜待川習會 反覆角力後收斂?
選戰特評/經濟選民抬頭 政府有帖拚經濟特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