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超級颱風增!師大研究:與太陽活動有關

▲台師大地球科學系跨國研究發現,在太陽黑子活躍、全球暖化、海氣交互作用等3重增強作用下,即使冬季也可能形成超級颱風。(圖/記者張志浩攝)
▲台師大地球科學系跨國研究發現,在太陽黑子活躍、全球暖化、海氣交互作用等3重增強作用下,即使冬季也可能形成超級颱風。(圖/記者張志浩攝)

[NOWnews今日新聞] 每年5至10月是颱風最常侵襲台灣的季節,主因是西北太平洋的海面溫度高,大量海水的蒸發形成了低壓中心,有利於颱風的生成。但台師大地球科學系跨國研究發現,在太陽黑子活躍、全球暖化、海氣交互作用等3重增強作用下,即使冬季也可能形成超級颱風,並示警,今、明年地球正開始要進入太陽黑子的活躍時期,冬季超級颱風可能會變得活躍,不可不慎。

台師大指出,每年5至10月是颱風最常侵襲台灣的季節,但2013年被稱為「魔鬼颱風」、造成超過6000人死亡的海燕颱風,卻是在11月發生,原因與海溫異常增暖、熱帶信風減弱等因素配合,產生足夠的海氣條件有關。

台師大今(7)日舉行學術成果發表會,由地科系教授吳朝榮與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余進義的團隊合作,蒐集1945年至2018年間西北太平洋地區共402個淡季超級颱風的軌跡進行研究,發現太陽活動會造成淡季的超級颱風,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npj氣候與大氣科學」(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吳朝榮表示,冬季海溫較低,其實不利於颱風生成,但團隊透過觀測資料分析、配合氣候模型模擬實驗,發現11年一次的太陽週期,可以調節颱風的行為,使其在秋、冬季節更容易產生超級颱風。

吳朝榮說明,秋冬季在太陽週期、全球暖化、海氣等3重增強作用、「天時和地利的配合」下,就可能生成颱風,甚至是超級颱風。

吳朝榮指出,首先,在太陽黑子的活躍時期,較強的輻射「加熱」地球表面,使得平流層的大氣經向環流減弱,進而導致對流層頂部加熱,這個加熱效應,降低了對流層的不穩定性,此不穩定性減弱了哈德利環流;哈德利環流減弱也使得東北信風減弱。

吳朝榮表示,第2重增強是全球暖化,會增加副熱帶和熱帶之間的連結,使太陽活躍時期和颱風生成數量的相關性提高;第3重是海氣,海氣交互作用造成東北太平洋的海溫增暖,並將此增暖的訊號傳遞到熱帶中太平洋,熱帶中太平洋增暖減弱了赤道上的沃克環流,導致深對流區域向東移動,也減弱垂直風切,這些大氣條件有助於秋冬颱風的發展與生成。

吳朝榮說,以上作用使得秋冬颱風生成的位置東移,有利於颱風停留在海洋上的時間加長,有更多時間吸收海洋中的能量與濕氣,於是,增加了這些颱風升級為超級颱風的可能性。

台師大指出,該研究交代了為什麼太陽週期可以影響超級颱風的生成,也說明太陽活動變化的監測將有助於預測冬季颱風的強度變化以及超級颱風的發生。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指出,自1990年代以來,太陽週期對淡季超強颱風的影響越來越大,今、明年地球正開始要進入太陽黑子的活躍時期,冬季超級颱風可能會變得活躍,此現象不能被忽略。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大學教授到國中教英文!台師大累積「臨床經驗」、培育中小學教師
台師大育AI綠領人才!博士生最高年領60萬元、科技業主管也來考
台師大偕高醫大 破解C肝慢性發炎引發肝纖維化和肝癌之謎

◤防颱防雨必備◢
泡麵、乾拌麵囤糧首選 一站買齊
罐裝水箱購 免扛送到家
除濕機限時下殺 現貨快速出
出門必備雨鞋 人人都要一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