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濕地變畫布 黃河出海口長出「潮汐樹」美景

圖/TVBS
圖/TVBS

黃河入海流,在中國大陸山東東營出海口,出現了特別的「潮汐樹」美景。

從空中俯瞰,在山東出海口的海灘濕地上,長出一顆顆白色、大小、形狀不一,看似樹木的痕跡,千姿百態的樹木形象,就像是山水畫美景,因此被取名為「潮汐樹」。

「潮汐樹」不是真的植物,是因為月球引力,海水潮汐的影響下,在大海漲潮、退潮過程中,不斷沖蝕陸地,形成的自然畫作,屬於一種沉積地貌。

根據,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畢乃雙分析,從黃河入海至今,已經有將近100噸泥沙堆積在這塊區域,為潮溝的形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礎,而海水和陸地碰撞時,將微生物氨基酸、蛋白質都留在了潮溝中,產生不同的顏色,對沿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貢獻巨大,而當潮汐結束後,這些歷經沖刷的「疤痕」就變成生命之樹的一部份,形成一幅天然的大地畫作。

黃河潮汐樹(圖片翻攝:微博/TVBS)
黃河潮汐樹(圖片翻攝:微博/TVBS)

更多 TVBS 報導
錢塘江現網紅「魚鱗潮」 陸專家:極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