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湯圓!明日迎接最短白晝 天文館秀絕美「日行跡」 用天文看節氣

台北市 / 鄒宗良 綜合報導

一年24節氣之中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即將在2022年12月22日05時48分到來。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表示,此時太陽行經至黃經270度,也是一年當中太陽最偏南的日子。由於平常使用的陽曆是依據太陽位置而來,因此每年的冬至都是落在陽曆的12月22日前後,也因為相同的原因,所有24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幾乎都是固定的位置。在民俗文化中,冬至被視為是一年起點,也因此會有冬至吃湯圓後就長了一歲的說法。

傳統冬至習俗 家人團圓吃湯圓

對古代人來說,24節氣和農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農業社會的人而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對氣候與季節變化,須有一套準則或方法來遵循,以指導農業生產,24節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制定出來的。「冬至」也具有大節的意義,因此有人將冬至的所有祭拜活動,稱為「謝冬」,表現收穫季的心境。

農委會表示,早期社會冬至的前日,各處都在用石磨磨糯米,準備作湯圓的佐料,現在則可方便地在市場買到現成的。等到晚上,全家圍攏一起搓湯圓,這就是「冬至湯圓」。冬至湯圓是有取於一家大小團圓過冬的美意,不過中國北方人也有吃水餃、餛飩的,都表現不同的飲食文化。

過去一年中的4大至點,由向日葵8號人造衛星所拍攝(圖/天文館提供)
過去一年中的4大至點,由向日葵8號人造衛星所拍攝(圖/天文館提供)

▲ 過去一年中的4大至點,由向日葵8號人造衛星所拍攝(圖/天文館提供)

絕美「日行跡」 拍攝毅力非凡

天文館指出,在天文上,冬至這天是北半球白晝最短的日子,過了冬至這天,白晝的長度將開始慢慢開始變長。但這不代表冬至是一年中日出最晚、日落最早的日子,由於地球軌道是橢圓形,加上地軸又有傾斜,每天的正午時刻會有前後約14至16分鐘的變動,稱為「均時差」。這造成了冬至當天的正午時刻,其實是落在11點52分左右,而且每一年又有微小不同。

這種均時差的影響可以在「日行跡」的曲線中觀察到,下圖是在台北象山拍攝的日行跡,總共拍攝了一整年的時間,都是固定在每天下午16點30分拍攝,就可以得到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8字圖形,其中冬至的太陽將會落在8字形的最左下端。不過這張在2020年至2021年拍攝的影像中,受到天候因素的影響,最左下端的太陽盤面其實是12月26日的影像,並沒有拍攝到12月22日冬至當天的太陽。

台北市的日行跡(圖/天文館提供 拍攝者:李美英)
台北市的日行跡(圖/天文館提供 拍攝者:李美英)

▲ 台北市的日行跡(圖/天文館提供 拍攝者:李美英)

拍攝日行跡並不是特別困難,但是要有非凡的毅力,以及縝密的規劃,最重要還要有天氣的配合,可說是天文觀測中相當令人佩服的一種類型。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又有寒流! 周末影響最劇 北部低溫探9度
最早日落不在冬至 全台11/29起迎111年最快天黑
今年壓軸天象! "雙子座流星雨"每小時上看150顆

更多相關新聞
4顆甜湯圓=1碗飯!營養師籲4種人小心吃
把握4原則 吃湯圓也能益氣補中
冬至必吃2色湯圓 加碼「1食物」旺翻 3生肖錢數到手軟
湯圓元宵差在哪?冬至湯圓全台15家必吃名店懶人包
冬至湯圓少吃 吃完竟「胸口像火燒」 醫認這病纏身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