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用錯,致癌物質都吃下肚!毒理專家曝「3大危險習慣」:媽媽就是這樣得癌症

衛福部17日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惡性腫瘤)仍占據首位,已連續42年蟬聯死因之首,每9分5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毒理專家招名威近日上節目時透露,他的母親生前使用冰箱時有不少危險習慣,導致最終罹患胰臟癌過世,令他不禁感慨道「媽媽的癌症是省出來的」。

冰箱用錯,致癌物質都吃下肚!毒理專家曝「3大危險習慣」

招名威於節目《聚焦2.0》中分享,他母親在66歲時,常常無緣無故發燒,且體重下降。後來去醫院檢查時發現胰臟有顆約1公分的惡性腫瘤,最後開刀切除胰臟、膽囊和部分小腸。然而,術後1年半又腫瘤復發,歷經14個月的治療後,仍不敵病魔逝世。

招名威痛心地表示「媽媽的癌症是省出來的!」,他指出冰箱有三大最危險、最致癌的使用習慣。首先,許多人誤以為「東西只要進冰箱就能常保新鮮」,但事實上只能「延緩腐敗」;其次是「東西發霉也不丟掉」;最後是「盛裝的容器不一定能當食器」。

招名威解釋,冰箱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潮濕的環境,不管是細菌還是黴菌都很容易滋生,若東西放進冰箱後沒有蓋好、密封包裝或者真空處理,過了一段時間後都很容易發霉。

此外,許多人喜歡購買便宜、來路不明的烹煮器具,但如果材質不明,又沒有安全認證,最好不要用來裝食物,否則吃下去的重金屬和不明物質恐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事實上,衛福部曾公告食品製備、烹調及儲存過程中需注意的食品衛生安全原則,一、「新鮮」,多選用新鮮食品,配料及調味料要注意有效期限及保存條件,不使用來路不明的食材,以及避免剩餘菜餚反覆加熱食用;二、「清潔」,勤洗手,食材應徹底清洗,調理器具和容器均應保持清潔;三、「生食、熟食分開處理」,準備兩套刀具和砧板,分開處理生、熟食,避免交叉污染;四、「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需超過70℃,微生物才容易被消滅;五、「注意儲存溫度」,冰箱冷藏溫度需低於7℃,冷凍溫度需低於-18℃,食物在室溫下放置不可超過1小時,調味用的醬汁應置於冰箱冷藏,不可重複使用。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責任編輯/游舒婷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