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圍堵」局勢再現?美國與歐洲有意推動「長期抗俄」戰略,全面孤立普京與莫斯科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已超過50天,隨著烏克蘭平民死傷人數逐日飆漲,美國及其盟邦似乎無意繼續與莫斯科共存合作,決心重返「圍堵」老路,並計畫將國防、金融、貿易、外交等方面的臨時制裁行動,擴大為長期戰略,全面孤立且弱化俄羅斯。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引述西方國家領袖和官員近日的聲明及對話指出,美國及其盟邦對俄羅斯祭出的制裁措施,及對烏克蘭提供的軍援,恐將從臨時措施擴大為長期戰略。對此,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日前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訪問時表示,美國最終希望看到自由獨立的烏克蘭、弱化且遭孤立的俄羅斯,以及更強大、更團結、更果決的西方世界。

北約秘書長:已無法與俄羅斯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外界推估,拜登(Joe Biden)政府即將發表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恐因此有重大改變,內容將有別於原先預期的偏重對中政策及美國國內重建。上月,美國國防部送交國會的機密「國防戰略報告」(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已將「俄羅斯在歐洲的挑戰」與中國威脅並列為優先事項。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日前也表示,北約過去曾致力與俄羅斯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但如今已非選項。鄰近俄羅斯的北歐中立國芬蘭和瑞典,近日則罕見地表態考慮加入北約,反映歐洲安全平衡正在歷經重大改變。

對此,歐盟則計畫於今年年底前,大幅縮減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並於2030年前停止進口所有俄羅斯化石燃料。拜登上周也簽署法案,終止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關係,並將美國對俄的石油禁令正式列入法規中。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重返「圍堵」老路是否正確?

根據《華郵》報導,儘管美國兩黨難得在對俄政策上有志一同,堅持對俄強硬,但仍有部分人士質疑長期孤立俄羅斯的政策是否明智,並建議西方切勿回到冷戰時期的「圍堵政策」。

部分歐洲國家也出現反對長期孤立俄羅斯的聲音。即將與現任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競逐總統大位的極右派女將勒潘(Marine Le Pen)13日便表示,若其當選法國總統,法國將退出北約共同指揮系統,並與俄羅斯進行戰略和解。德國內部則有人表示,與克里姆林宮保持對話,是促進歐俄和解的關鍵。

美國歷史學家沃塞姆(Stephen Wertheim)本月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表示,烏克蘭戰爭提醒了歐洲與俄羅斯保持抗衡的重要性,這也讓美國有機會卸下保衛自由世界的一部分責任,進而專注於亞洲安全(中國威脅)以及美國國內重建。

法國極右派總統候選人勒潘(Marine Le Pen)。(美聯社)
法國極右派總統候選人勒潘(Marine Le Pen)。(美聯社)

法國極右派總統候選人勒潘(Marine Le Pen)。(美聯社)

從「合作共存」到「全面圍堵」

西方與俄羅斯上一次出現重大關係變化是在1997年,當時北約與莫斯科簽署《俄羅斯—北約基本法》(Founding Act on Mutual Relations,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NATO),強調歐俄於冷戰時期的對抗情勢,將被更密切的合作所取代,雙方也承諾於歐洲—大西洋地區建立一個持久、包容且和平的環境。

該法案內容包含尊重各國主權、和平解決爭端、北約應避免於俄國邊境派駐額外且大量的永久兵力,以及簽署國應避免推遲或限制新成員加入北約。然而,在該法案簽署完畢後幾年,法案內容卻屢次遭受挑戰,尤其是2014年俄羅斯兼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Crimea)並入侵東部頓巴斯(Donbass)地區。

眼看烏俄情勢每況愈下,史托騰柏格於上月舉行的北約緊急峰會上直言,為因應全新的安全局勢,北約有意提升其嚇阻及防禦能力,並稱俄羅斯已「放棄」《俄羅斯—北約基本法》。一位歐洲高級官員向《華郵》表示,過去歐洲認為與俄羅斯交好、相互依存,有助於穩定雙方關係,但當前情況顯然不再是如此,「我們已經明白,如果一個國家足夠無情,雙方相互依存反倒會帶來嚴重風險。」

部分歐洲決策者預估,當前的任何休戰都只是暫時,儘管普京(Vladimir Putin)同意暫時停火,只要俄軍重整兵力,他便會再次發動攻擊。他們也認為,只要普京繼續掌握俄羅斯政權,歐洲的穩定及安全就會持續面臨威脅。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解放軍無實戰經驗、避免政治局勢複雜化 專家推測中國不急著武統台灣
相關報導》 馬里烏波爾戰役》烏克蘭戰略重鎮即將陷落,俄羅斯最後通牒:守軍今天必須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