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落東南亞?拜登缺席東協峰會 《外交政策》:恐破壞美國抗衡中國的努力

美國總統拜登7日至10日將訪問印度,參加二十國集團峰會,隨後訪問越南。然而,拜登此趟出訪亞洲,卻將缺席在印尼舉行的東協峰會及東亞峰會。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拜登缺席被視為冷落東南亞,激怒了東南亞外交官,並可能破壞美國在東南亞抗衡中國的權力鬥爭。

拜登缺席2場峰會

拜登(Joe Biden)7日至10日將訪問印度,參加9日至10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然後前往越南,越南被拜登視為美國在東南亞遏制中國進展的關鍵國家,而美國及越南將建立新的「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不會出席東協峰會(ASEAN Summit)及G20峰會,而是派國務院總理李強代為參加。

拜登缺席5日至7日舉行的東協峰會及7日舉行的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代為出席。《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3位美國外交官及亞洲外交官表示,如果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個決定與行程安排比較相關,而拜登的缺席在東南亞被視為外交上明顯冷落印尼官員及其他一些東南亞國家。

這些外交官員表示,這可能會阻礙美國多年來協調一致的外交行動,該行動旨在東南亞地區獲得更大的影響力以對抗中國。一位匿名的亞洲高級外交官透露:「這裡用的詞是『失望』……隨著中國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這錯失了鞏固成果的機會。」

印尼媒體《雅加達郵報》(Jakarta Post)資深編輯普爾巴(Kornelius Purba)在東協峰會前寫道:「外交上,拜登的缺席將是羞辱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美國總統缺席印尼的(東協)峰會僅表明印尼不再是美國政府的第一優先,美國政府可能認為印尼過於傾向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中國。」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東南亞高級研究員科蘭茲克(Joshua Kurlantzick)表示:「東南亞國家及東亞峰會成員認為,他們是討論及提出區域架構及解決區域問題想法的重要中心,而美國總統並未像尊重重要的歐洲會議一樣尊重他們。 」

美國政府官員淡化關於拜登缺席印尼峰會的這些批評,指出拜登去年主辦首度在白宮舉行的美國-東協峰會(U.S.-ASEAN Summit),並任命5年來第一位美國駐東協大使。

這些美國官員還聲稱,拜登將參加印度及越南舉行的活動是其亞洲外交政策戰略的關鍵。 他們表示,賀錦麗出席表明美國對於與東協國家建立夥伴關係的承諾,此次訪問將是賀錦麗過去2年內第4次訪問印太地區、第3次訪問東南亞,白宮表示賀錦麗計劃「推動促進我們共同繁榮及安全的倡議,包括推動我們在氣候危機、海事安全、基礎設施、經濟成長的工作,努力維護及加強該地區的國際規則及規範,因應其他區域挑戰及全球挑戰」。

無論拜登的出訪計畫是否為蓄意冷落印尼或是行程安排問題,人們對美國及中國領導人是否參加這類重要外交峰會日益關注,這也凸顯中國與美國兩個超級大國爭奪全球影響力的競爭日益擴大。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東南亞問題專家波林(Gregory Poling)表示,隨著美中兩國之間的競爭加劇,美國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與美國或中國都沒有明確結盟的區域大國,他說:「如果我們設想美國及中國在全球南方不結盟國家之間進行長期戰略競爭……印尼、印度、越南都非常重要。這些國家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盟友,但當我們的利益一致,而且他們願意承認其實他們喜歡美國版本而不是中國版本,這就是美國在未來數十年贏得勝利的方式。」

然而,波林表示,如果白宮必須從3場活動中挑選2場讓拜登參加,那麼印度的G20峰會及越南之行比較重要,越南是中國的共產主義鄰國、美國的前敵人,美國與越南建立升級的新夥伴關係將是對中國及東南亞傳達訊息。

東南亞的美中博奕

亞洲舉行一系列峰會之際,中國希望加強外交拓展,並迅速擴大其在東南亞的經濟足跡。今年4月,澳洲智庫「洛伊研究院」(Lowy Institute)一份報告指出,2018年至2022年,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經濟關係、國防網絡、外交影響力、文化影響力等4個關鍵領域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儘管菲律賓及新加坡與美國保持密切關係。

外交關係協會東南亞高級研究員科蘭茲克表示:「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成為經濟的主導者。」他說儘管各國可能擔憂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中國在南海及台灣的行為,但「他們已經將中國視為東南亞的主導影響力。」

如果拜登缺席東協峰會將引起東南亞地區的短期不滿,但長遠來看,這可能不會讓美國付出代價,因為東協的實力及影響力正減弱。《外交政策》指出,外交官私下承認,東協缺乏直接因應中國在南海有爭議的領土主張及烏克蘭戰爭等挑戰的戰略遠見,從而削弱其地緣政治影響力。

近年來,美國及中國都加速建立區域夥伴關係及聯盟網絡,抗衡對方的力量。美國以新方式鞏固歐洲聯盟及亞洲聯盟,例如透過日本及南韓與北約(NATO)升級的外交往來,而這些新方式取得了進展。

拜登政府高級官員還矢言對抗中國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機構日益增加的影響力,與此同時,中國也透過外交活動反擊,擴大影響力,包括與俄羅斯合作,擴大金磚國家(BRICS),該集團由不與西方列強直接結盟的國家組成。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