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台灣族群大和解

(圖//Microsoft Copilot AI生成)
(圖//Microsoft Copilot AI生成)

我們如果要讓台灣五大族群和解共生,基於讓五大族群都能獲得平等發展的目標,就不能只在中央設立「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客家委員會」,而不設立「外省族群委員會」、「閩南族群委員會」與「新住民族群委員會」這三個部會級單位。生活在當前台灣社會,人民日常接觸到閩南族群文化可謂理所當然,新住民族群文化文化部設有新住民專區來推廣新住民各種節日慶典,但只有外省族群文化卻在中央部會呈現被冷落且無人聞問的不平等現象,實屬極不合理。

外省族群有個重要特徵:由於該族群跟著中華民國政府來台,並主要參與軍公教警消這些政府工作,使得外省人普遍有著「高度的服從性格」,不太願意對政府表達反對的聲音。外省人要意識目前已經沒有任何政黨會直接關注我們的權益,甚至有很多權益根本未曾被我們自己仔細認識(譬如保護眷村文化的各種議題,不只包括眷村建築的毀壞,更涵蓋眷村語言的流失)。

外省族群不認真經營中華民國,卻產生自我放棄的念頭或作法,如此不只會被台灣其他四大族群輕視,更會被大陸當局輕視,我們的祖先本來自中國各省,現在卻被大陸當局視作「閩台一家親」,只讓福建來跟台灣對接,連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的員工都常主要挑選會講閩南語的人來從事對台工作,偶爾則會請客家人來擔任發言人,藉此表示對台灣的熟悉感與親密感,那外省人在其心中究竟佔有什麼位置呢?

外省族群不該忘記,民國38年(1949),不只有無數的故宮國寶被輾轉搬運來台灣,更有無數的一流學人被緊急搶救來台灣,這些無聲的國寶與有聲的學人散發雄渾厚實的能量,讓中華文化在台灣社會獲得繼往開來的發展,更不要說經由閩南人與客家人在台灣數百年的經營,誠然使得台灣社會「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共同開闢出如此美麗的寶島,外省人何忍撒手置身事外?

當我們有此自覺,則呼籲各政黨支持行政院設立「外省族群委員會」、「閩南族群委員會」與「新住民族群委員會」這三個部會級單位,跟既有的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客家委員會共同成為中央部會,來推廣各自的族群文化,彰顯出台灣社會整體的族群光譜,完成「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本不二」的政治理想,這誠然是族群共生且福國利民的壯舉!(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