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納的想像

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 1828~1905)(插畫:林一平)
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 1828~1905)(插畫:林一平)

林一平

說起「深海」,你會想到什麼?冰冷的海水、黑暗且了無生機的平坦海床?隆隆作響、正準備釋出能量的海底火山?還是神出鬼沒、足以扭轉戰局的核子潛艇?書蟲如我,最先想到的是法國作家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格》(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s)。

這本小說出版於1870年,敘述由尼莫船長駕駛的潛艇鸚鵡螺號,載著海洋生物學家等一行人潛入深海,遇見了各式各樣的驚奇。當鸚鵡螺號來到孟加拉灣海域,周遭盡是一片神秘銀白,凡爾納寫道:「這種讓你驚詫不已的白色,只是因為這裡有大量纖毛蟲。這是一種發光的小蟲,呈凝膠狀且無色。」但是要到100多年以後,科學才趕上凡爾納科幻小說的腳步。1985年7月,做好萬全準備的科學家搭乘美國海軍研究船來到阿拉伯半島附近,終於遇上〈乳白海神秘幽光〉,得以採樣實驗,看看到底是什麼生物在發光。近幾十年來,科學家更利用衛星觀測海面顯現的大片光源,逐漸揭開乳白海之謎。

〈來自深海的啟示〉文中提到的諸多海底發現,都是靠著水下載具潛入深海探索、進行各種分析。《海底兩萬里格》中虛構的潛艇鸚鵡螺號,正是這類水下載具的原型。凡爾納筆下的潛艇是由電力驅動,還可以完成先進的海洋生物學研究。〈全球最大通勤潮在海裡〉敘述的浮游生物大規模上下遷徙,如今也可借重水下載具進行觀察、追蹤,有助於我們更了解地球的碳循環。

凡爾納下知地理、上通天文,他的科幻小說預言了許多後世技術的發明。1970年阿姆斯壯踏上月球,但登月的方法早就了然於凡爾納心中。他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敘述1860年代美國大炮發明家俱樂部的主席,夥同法國冒險家等人搭乘一顆炮彈向月球發射,企圖登月。結果炮彈並沒有落在月球上,而是在4500公里外繞月運行。今年年底或以後,美國多家私人新創公司將陸續發射商業登月太空船,能否開拓〈登月新商機?〉,我們拭目以待。

凡爾納的小說提供了無限的想像,我們希望《科學人》的文章,也能在台灣啟發一群有想像力的「凡爾納們」。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知識庫〉2022年第248期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