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道差點變「瑪麗蓮夢路」?陳水扁曝當年更名過程

▲ 前總統陳水扁透露當年總統府前「凱道」的更名過程。(總統府提供)

台北市 / 朱培妤 綜合報導

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1996年以前叫做「介壽路」,在前總統陳水扁時任台北市長時發起改名運動,今(5)日陳水扁也在臉書曝光當初的改名決策過程,包括有人提出「短路」、「瑪麗蓮夢路」等創意名字,最後交由文史學者選出7個名字給他圈選決定。

凱道見證民主發展 陳水扁回憶改名決策過程

介壽路為台灣很常見的路名,當年為了幫前總統蔣介石祝壽而命名,目前全台約有26條介壽路,而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路名前身也叫介壽路。

陳水扁今日在臉書貼文指出,凱道在清朝時代稱作「台北府城東門街」,日治時期因道路不命名而沒有路名。1946年10月25日為慶祝蔣介石60歲大壽,除了將台灣總督府籌修為「介壽館」,館前道路也更名叫「介壽路」。

表達對原住民族認同!1996年正式更名凱達格蘭大道

陳水扁回憶,自己在上任台北市長之後,便發起為介壽路重新更名的運動,當時共有6千多人參加命名,命名出7千多個名字,其中包括「短路」、「瑪麗蓮夢路」等創意名字都有人提出。

而最後由文史學者篩選出7個名字,最後再以「凱達格蘭大道」、「艋舺大道」這2個名字做選擇,陳水扁說,「沒有凱達格蘭人就沒有今天的台北人」,為了表示對台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與尊重,正式將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簡稱凱道,更名後也同時開放凱道和重慶南路一段,不再禁行機車和腳踏車,而後凱道也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民主廣場,見證半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凱道大會師+首投族座談 國政配搶票!
共機連日侵擾!陳水扁: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