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前檢查一下!跟遶境「12物必備」大補帖


【蔡經謙報導】長達近半個多月的大甲媽祖、台中旱溪媽祖遶境將開始,吸引無數信眾參與祈求平安,可說是台灣規模最盛大的宗教活動。在全程約340km的遶境路途中,民眾不僅要面對天氣驟變,也需留意曬傷、中暑、起水泡、鐵腿、病毒感染等諸多可能發生的狀況,為了平安完成遶境,專家特別提醒民眾,出發前一定要妥善規劃,口罩、長袖衣物和許多藥物都不可少!

目錄

繞境必帶12小物參考清單

豔陽毒辣!透過防曬防範紫外線:避免曬傷、提升皮膚癌風險

每年都變熱!媽祖繞境4撇步預防中暑熱傷害

媽祖遶境起水泡是最常見外傷!防腳酸、鐵腿冰熱敷、伸展不可少

戴口罩:預防病毒、鞭炮、香灰煙塵來襲,普通外科口罩即可防30%PM2.5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不適,行前就須做好萬全準備,早安健康整理《健行筆記》、《商業週刊》與骨科醫師嚴可倫的資料,提供民眾參加繞境時必帶的12件小物參考清單:

  1. 鞋子:長時間穿著、耐久款式,避免新鞋磨腳起水泡,建議穿舊鞋加軟墊最舒適。

  2. 襪子:材質較厚款式,避免腳磨傷

  3. 衣褲:透氣、排汗款式

  4. 運動毛巾:可吸汗

  5. 環保水壺與餐具:想吃沿途廟宇提供的餐點時可使用

  6. 薄外套:白天防曬、晚間禦寒

  7. 防曬用品及雨具:包括抗UV眼鏡、帽子、脖圍、防曬乳等防曬用品,及雨衣、雨傘等雨具,避免曬傷或大雨侵襲

  8. 身分證件、健保卡:順利就醫,不需事後補辦手續

  9. 個人藥品:包括血糖、血壓藥,消炎痠痛軟膏

  10. 口罩:防疫、煙塵護口鼻

  11. 推車:背背包長期容易導致肩頸酸,有推車可將食物、衣物輕鬆推

  12. 夜間警示燈丶手電筒

媽祖繞境必帶12小物參考清單
媽祖繞境必帶12小物參考清單

此外,大甲鎮瀾宮也成立了「大甲鎮瀾宮醫療團」為信眾服務,若民眾在遶境過程中,突然覺得身體不適,不妨就近尋求協助,或盡速前往鄰近醫院尋求治療。

媽祖繞境豔陽毒辣!透過防曬防範紫外線:避免曬傷、提升皮膚癌風險

媽祖遶境每年約在國曆4、5月定時舉行,此時天氣漸暖,太陽日漸漸毒辣,若不留意防曬措施,就可能曬傷。許多民眾都有穿著長袖、長褲衣物、擦防曬乳等正確防護觀念,不過真心皮膚科診所皮膚科醫師周宛儀提醒,民眾常忽略脖子、耳朵等部位,若嚴重曬傷不僅疼痛,甚至可能產生敏感肌、提升皮膚癌的風險。

除了上述部位外,周宛儀醫師受媒體訪問表示,有些民眾會因為悶熱而取下帽子,頭皮可能因此曬傷。若已出現紅、腫、痛等曬傷症狀,建議可「暫時用涼水涼敷」來降溫鎮定肌膚,由於此時皮膚受傷已不適合擦防曬乳,因此可透過物理性防曬(如撐傘、戴帽子、穿防曬係數UPF 50以上的防曬衣物等)達防曬效果。

每年都變熱!參加

媽祖繞境,

4撇步預防中暑熱傷害

隨媽祖走一整天對諸多民眾來說都是極大負擔。天氣炎熱時更需注意,綠色和平發表研究《氣候變遷對大甲媽祖遶境的衝擊:熱傷害危機四伏》指出,自大甲媽祖遶境起始的1988年起,每年溫度逐漸升高,根據氣候模型推算,2023年氣溫約為27~29度,2025年時恐達到29~32度,從而增加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熱傷害」症狀。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表示,台灣相對濕度高,不利人體排汗及散熱,繞境民眾中暑機率就會提高。就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曾因參加繞境,而出現暈眩、肌肉間歇抽筋等疑似中暑的症狀,在稍事休息、補充運動飲料及冰毛巾降溫後,才繼續進行原定行程。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提醒,若民眾繞境時出現體溫上升、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狀況,應迅速離開高溫環境、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設法降低體溫,立刻補充加少許鹽巴的冷開水、稀釋後的運動飲料後盡速送醫。衛福部則提醒,應留意4撇步防範中暑:

  1. 眼睛顏面要防曬:利用寬邊帽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等部位,並選擇檢驗合格抗UV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

  2. 服裝散熱最重要:選擇排汗、清涼透氣,或具有防曬功效的機能性衣物。

  3. 過度曝曬應避免:避免在上午10點~下午2點或陽光直射處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氣溫超過32度時,建議減少相關活動。

  4. 定時飲水保健康:建議運動時每小時補充480~960ml的水分,預防脫水。

針對媽祖繞境飲水問題,成大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簡立建曾受媒體訪問,進一步建議以下補水措施:

  •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留意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 長者不可只喝純水,避免大量流汗身體流失鉀

  • 可將運動飲料兌半加水、開水加食鹽等方式補充水分,以免肌肉痙攣

  • 有心臟疾病及換,採多次少量飲水策略,避免肺水腫、腎衰竭

除了白開水外,不少民眾在運動後喜歡喝罐飲料清涼解熱,不過大甲李綜合腎臟科醫師陳采峰提醒,繞境時應避免喝含糖飲料,以免增加身體負擔,並減少糖尿病、痛風機率。

媽祖遶境起水泡是最常見外傷!防腳酸、鐵腿冰熱敷、伸展不可少

遶境是長時間的走路運動,由於一般民眾平時較少有這樣的運動機會,突然運動量大增就對身體帶來負擔,導致復健科、骨科求診人數大幅增加。多年在大甲媽祖遶境時派遣救護專車、醫療團隊跟隨的光田綜合醫院曾統計,歷年來遶境最常見的就醫狀況為擦傷、腳起水泡等外傷與肌肉痠痛。因此建議民眾參加遶境時千萬不可穿拖鞋、涼鞋與新鞋,避免雙腳被磨破、起水泡,選擇已穿過一段時間的舒適鞋款較妥。

大心骨科中醫聯合診所院長朱家宏則提醒,走路時雙腿會承受人體2~3倍的體重,也曾有病患在參加媽祖遶境後,引發足底筋膜炎等問題,若患者體重較重,更可能引起肌肉痠痛、退化性關節炎等多種傷害,因此建議民眾在參與遶境前平時就要常常「練習走路」、鍛鍊雙腿肌力,並且每走50分鐘休息10分鐘較妥。

另一方面,長途步行所造成的肌肉疲勞,也很容易讓信眾有肌肉纖維受傷發炎、延遲性肌肉痠痛等「鐵腿」症狀。恩主公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施胤全撰文建議,鐵腿通常發生在隔天,若當下感到「紅腫熱痛」,則應先冰敷,緩解腫脹與發炎狀況;若是感到「痠痛」,則可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若是大腿、小腿肌肉疼痛,則建議透過伸展牽拉肌群,達到放鬆效果:

  • 大腿前側伸展:一手扶著牆壁,單腿向後抬,另一手握住腳板向臀部方向輕壓。

    伸展大腿前側,舒緩鐵腿症狀
    伸展大腿前側,舒緩鐵腿症狀
  • 小腿後側肌肉伸展(弓箭步):雙手撐牆,腰背挺直,一腳弓箭步,另一隻腳打直,並讓腳跟盡量貼緊地板。

    伸展小腿後側,舒緩鐵腿症狀
    伸展小腿後側,舒緩鐵腿症狀

若已出現鐵腿等不適症狀,施胤全提醒,當還伴隨嚴重腫脹、壓痛或尿液顏色變深,可能不單純只是鐵腿,而是肌肉有其他嚴重損傷,此時應先就醫治療。陳采峰醫師則提醒,若出現肌肉痠痛、肌腱發炎,不要怕被笑或覺得不虔誠,一定要適度休息,否則便可能進一步引發橫紋肌溶解症,導致急性腎衰竭。

戴口罩:預防病毒、鞭炮、香灰煙塵來襲,普通外科口罩即可防30%PM2.5

如今室內外、交通工具已不強制戴口罩,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曾受《早安健康》專訪表示,脫口罩後若前往人潮聚集地、空氣循環不良之處,仍有感染各種病毒(如流感、新冠病毒等)的風險,建議民眾和不特定大眾聚在一起,就戴上口罩,保護自己與家中的小孩、老人、慢性疾病患者。

另一方面,媽祖在遶境時,隨信眾、廟宇施放鞭炮,煙霧與空氣污染也會刺激五官造成不適。光田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施旭姿也建議民眾遇上炮陣時戴上口罩,普通的外科口罩即可防堵30%PM2.5,有效避免吸入鞭炮、香灰的煙塵。此外,還有以下注意事項:

  • 觀察風向:避免在下風處走動、停留

  • 保持距離:戴空氣流通後再走過

  • 戴耳塞:避免鞭炮聲過大永久損傷聽力。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出門前檢查一下!跟大甲媽遶境4大預防、12物必備大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