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互動經驗 高有智自認是原民

旺報【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我不喜歡用『幫助』這個字眼去形容我和原住民族的關係;應該說,異文化經驗讓我反省自己的刻板印象,理解到人類世界的多元價值觀!」媒體人高有智17日分享自己10餘年來和原住民族的交往過程,現在覺得自己也是原民的一分子。 原住民族電視台資深製作人高有智以「那些原住民教會我的事」,在昨日的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中為學員們主題演講。活動一開始他先問學生「台灣原住民族有哪16族?」沒想到底下學生都答全了,連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這兩個較少見的原住民族都知道。 高有智大學時就去蘭嶼部落當課輔員,一開始原民兒童跟他要錢、要不到就丟他石頭;到後來看到他是真心誠意地和部落長者交流,這些5、6歲的小孩轉而拉著他的手帶他去看海,並且「不要命」似地表演跳水給他看。「這給我很大衝擊:是甚麼讓這些小孩『觀光化』向遊客要錢?他們原本是這麼天真、純樸!」 蘭嶼經驗讓他理解到很多:野豬山羊到處走動,是因為原民不願意圈養動物;對生態的尊重,把海洋當冰箱、地下穴居的智慧;飛魚季互贈魚,和漢人端午互贈粽子沒兩樣,是禮尚往來更是人情。 高有智說,從「番仔」到「原住民族」的正名過程,以及下一波地名的正名,是台灣歷史和族群關係的重新認識;原住民族走向自治之路,不只是政治層面而更是社會組織的恢復、文化的重建,「期待這些『太陽的孩子』以自己為榮,在自己的土地上唱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