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野心遭各國顧忌 進軍北極受阻

(中央社台北27日電)由於疫情期間的旅行限制,中國在6個北極國家建立研究站的布局陷入停滯。專家表示,中國的人權紀錄及咄咄逼人的行徑日益引發疑慮,導致若干國家不樂見研究站重啟。

美國之音(VOA)今天報導,隨著其他國家失去與北京合作的興趣,中國打造「近北極國家」的努力,已越來越局限於親密盟友俄羅斯的領土。

加拿大法蘭西斯賽維爾大學(St. 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研究北極問題的教授拉傑內斯(Adam Lajeunesse)說,對於中國和北極的擔憂可以追溯到5、6年前,當時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似乎正不斷增強。

他說:「我們對中國的擔憂仍然是落後於事件的。這與新冠疫情之前的時代有很大關係,當時人們非常擔心中國將控制北極的基礎設施」。

美國之音2022年12月曾報導,挪威和冰島兩個最重要的科學前哨站中國長期缺席,之後即宣布將派員進駐。但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打算重啟在瑞典和芬蘭的另兩個研究計畫。

瑞典和芬蘭的國家機構甚至透露,中國在此的研究即將或已經結束。

這使得無法直接進入北極水域的北京,只能把野心限縮於俄羅斯境內。俄羅斯2022年2月也就是入侵烏克蘭前夕與中國建立「無上限」夥伴關係。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中方願與各方一道,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治理北極,促進北極地區的和平、穩定和永續發展」。

不過支持加拿大和其他英語國家情報和網路防禦需求的賽珀實驗室(Sapper Lab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狄倫(Al Dillon)表示:「西方國家幾乎毫無懷疑,中國將繼續通過直接和間接手段尋求科學研究、基礎設施和加強軍事參與,以支持其『一帶一路』倡議」。

另據網媒香港01在2023年7月間報導,雖然中國試圖擴大在北極的陸上存在,但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阻礙。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2018年曾試圖購買芬蘭北部凱米耶爾維(Kemijarvi)的機場,以便飛越北極並在北極其他地區開展研究活動,但芬蘭國防部以安全為由阻止。

中國2016年也曾試圖購買格陵蘭廢棄海軍基地,但被丹麥拒絕。雖然中國在北歐國家碰壁,俄羅斯與中國在北極的合作卻越來越緊密。

與此同時,美國也與加拿大達成合作,加強對北極地區海洋和天空的全面觀測、通信、資料分析能力,以對抗中俄在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編輯:曹宇帆/邱國強)1130528